由马偕医大国际处与医学系主办的「精准医疗健康促进实践」系列活动,于11月10日至13日展开一连四天的「无酒周」健康宣导与体验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听损基因检测、酒精不耐症筛检与卫教、口腔检查,以及特别企划的午餐卫教讲座与无酒精调饮体验,吸引众多师生响应热烈。
美国史丹佛大学医学院亚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国际主任陈哲宏博士表示,亚洲人的酒精不耐症比例远高于欧美白种人,包括台湾、日本、韩国、中国与越南等国,盛行率高达30%至50%,其中台湾约有近半数民众具有酒精不耐症,居全球之冠。这是由于先天缺乏能代谢酒精的「乙醛去氢酶」(ALDH2酵素),导致乙醛无法正常分解。乙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第一级致癌物,长期饮酒者罹患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大肠直肠癌及女性乳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陈哲宏强调:「酒精不耐症是遗传现象,目前无药可治,唯有避免饮酒才能降低健康风险。」根据研究,饮酒者罹患消化道癌的机率比不喝酒者高5倍,而若为酒精不耐症患者且仍经常饮酒,风险更高达50倍;若又合并吸烟及嚼槟榔,罹癌风险甚至可达400倍。他建议,酒精不耐症为遗传现象,民众可到医院进行基因检测了解自己是否患有此症,以及早预防,并呼吁政府应加强推动相关卫教政策,将基因检测纳入癌症筛检流程中,让民众及早了解自身风险并调整生活习惯。
根据国民健康署资料,酒精使用每年导致台湾至少4500人死亡,并造成巨大的医疗与社会成本。马偕医大医学系与听力暨语言治疗学系,由国际处邱美妙组长领军,长期在恒春及台东地区推动社区营队服务,进行酒精不耐症与听损基因的筛检研究。未来,学校将持续与国内外医学机构合作,深化精准医疗与健康促进实践,期望带动全台青年一同关心「酒精不耐症」与「饮酒健康风险」,共同打造更健康的社会。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