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杀比尔》和《少林足球》里出现的那套黄色紧身衣,就足以证明李小龙所代表的文化符号穿越时间和空间,至今依然深深影响著后世影人的创作。童星出身的李小龙当年自美国读书回港之后,将武术结合电影,推出震撼影坛的五部作品:他演活《唐山大兄》(1971)里的民族英雄「郑潮安」,就此翻转银幕形象;在「东亚病夫」匾额前施展双截棍武打场面的《精武门》(1972)。
以罗马竞技场为舞台,呈现东西方武术较劲的《猛龙过江》(1972);将功夫哲学巧妙与剧本和动作设计结合的《龙争虎斗》(1973),以及李小龙离世前未完成的影坛传奇《死亡游戏》(1978)。一身肌肉和出手前的嚎叫,为「李小龙 × 硬汉过江」主题节目,定调「一个人也能打到底」的精神。
李小龙化为形象灵感引动世界电影,让一个比一个更不好惹的硬汉陆续降临!当年的英雄们不需要超能力,就能在两个小时内用勇气和肌肉秀给予安全感。「李小龙 × 硬汉过江」主题节目选入9部作品呼应这些银幕英雄的超MAN魅力:比如《第一滴血2》(1985)丛林里爆炸的蓝波、《魔鬼司令》(1985)一人灭一国的魔鬼司令阿诺,还是《血点》(1988)劈腿劈进秘密搏击大赛的范达美,其实都像是李小龙的远房美国表亲。
还有以速度、爆发力与沉默展现致命气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硬汉们:由《报仇》(1970)姜大卫的复仇之路、《喋血双雄》(1989)杀手周润发打不完的子弹、《追捕》(1976)含冤逃亡的高仓健,和《全面突袭》(2011)里没有回头路的菜鸟警察拉玛。
而我们也在爆破、枪战和刺激的肉搏战之后,看见英雄的眼泪。像是《终极警探》(1988)里情场失意、职场也不如意的警探麦克连,以及《英雄不流泪》(1995)浪子埃尔马里亚奇在拉丁音乐中的情感拉扯,都流露出铁汉的脆弱情感。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