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导演论坛也齐聚《深度安静》沈可尚、《左撇子女孩》邹时擎、《我家的事》潘客印,来自新加坡的《核》陈思攸、《幸福之路》韩裔加拿大籍的Lloyd Lee CHOI导演,他们分享各自精彩的电影入行往事与幕后趣闻。
陈玉勋导演笑称自己吃不了苦,根本不该拍电影,却阴错阳差初入行就受过诸位电影大师洗礼,大学时到王小棣工作室实习,还曾经带著自己拍的同志短片给王小棣及蔡明亮鉴定,以为实习结束就没了,没想到被找回去,还从工商短片一路拍到电视剧,1993电影年的时候被李安指导,还有机会去跟侯孝贤的《戏梦人生》,侯导说演员不够专业那就把镜头拉远,剧本结构不够紧密也可将叙事打散,这番话让他想到失眠,也决定自己不应该模仿。一段段往事趣谈,让全场笑声四起。
起步时有前辈照路的还有曹仕翰。他忆起当兵时因对抗学长制,被政战士劝说不要在错误环境里讲真话,浪费气力,并借他一本白先勇的《寂寞的十七岁》,受书中不被理解而想逃离的少年角色而启发自己。自己在学商业设计意外开启拍片乐趣,甚至北上考研究所,后来曹仕翰主动参加易智言导演的编剧课,一次帮忙带演员黄河去参与金马电影学院拍摄时,旁边坐的学员就是这届一起入围的廖克发。他后来也征选上电影学院,他说这段经历是让他回家乡完成《南方时光》的契机。但准备开拍时,竟因疫情遭遇撤资,受挫的他向易导演抱怨要回去卖水饺,虽遭对方冷回:「你包的水饺有你的剧本好吗?」但易导对他的一再提携与推助,也令他感动在心。
陈玉勋的《大蒙》由柯炜林主演,但柯炜林更早是以李骏硕的《浊水漂流》让台湾影坛注意到这张面孔。李骏硕笑说:「是我先看到他的」,直说当年柯炜林一去试镜就被相中。陈玉勋导演也一旁笑称李骏硕和柯炜林长得很像,李骏硕也举例说《左撇子女孩》导演邹时擎与剧中女主角马士媛也相似。李骏硕也透露,《众生相》是出于自身男同志伴侣因远距离而有的开放式性关系所衍生的故事。他表示自己是红绿色盲,《众生相》的黑白摄影反而令观众能分享他的视界。
谈到选角,《地母》张吉安导演表示,范冰冰当年向他联系表达想合作,他本来觉得不可行,计划要由素人担纲。没想到范冰冰意愿坚定,更说:「你可以把我的脸摧毁啊!」并答应配合张吉安的条件:去他家乡长住,养水牛、学插秧、跟导演父亲学咒语。也因为由范冰冰担任主角,其他要角就都得用专业演员才能合衬,张吉安称包括水牛都是三头择一,挑选基准竟是「有灵性听得懂人话的」。
廖克发的《人生海海》讲述马来西亚故事,但选用台湾演员陈雪甄和魏隽展、王肇阳等人。廖克发解释陈雪甄是他从短片开始就长期合作的演员,魏隽展、王肇阳也参与了他《由岛至岛》当中的戏剧部分,他喜欢这些剧场演员,包括演父亲角色的都是出自剧场。他也另外提到因为拍摄第一部纪录片《不即不离》,在马来西亚被认定是禁片至今,让他更意识到台湾言论自由的重要。
出色的选角还包括Lloyd Lee CHOI的《幸福之路》,许多人好奇他资金不多,是如何请到金马影帝张震参与演出?他坦言成长过程看过很多张震的作品,相当崇拜他的表演,他特地搭了16小时航程飞来台北,一下飞机马上冲到饭店会议室与张震见面。Lloyd Lee CHOI表示,当时张震跟他说,若是再早几年他可能无法接下这部作品,但当时张震女儿恰巧和戏中女儿角色年纪相似,他得以体会角色心境,决定答应接下演出,也让他美梦成真。Lloyd Lee CHOI也透露,在纽约拍摄时,深怕张震的明星光环会突兀,殊不知张震极为融入,甚至有一场慌张寻觅的戏,还被真实的外送员上前询问需不需要帮忙,精湛演技由此可见。
彼此谈起与电影的缘分,沈可尚坦言父亲从小并不支持他做电影。当他终于要拍首部剧情长片,父亲已重病,「我跟剧组说,万一开拍后我家里有事,得去处理。开拍前半年,我每天奔走照护中心,父亲已反复开刀第七次,有天我要离开病房前,心想干脆跟他坦承第一部片3个月后要开拍,并把所有的挂念、这些年的感受都告诉了他,离开医院后,就接到通知回去,父亲在我面前过世。」全片杀青那一刻,他没有拥抱欢庆,而是对天感谢父亲,虽然肉身不在,但相信父亲终能看见,希望也托梦告诉他感想。
邹时擎也谈起自己大学毕业后便离家赴美,当年在纽约的剪接课程上相识西恩贝克,经常一起讨论电影、看电影。而《左撇子女孩》的故事早在20年前就跟西恩讨论决定执行了,两人也曾一起来台湾筹备,但因资金难找,只好回美国先拍了《外卖》。提到自己与西恩贝克的合作方式,邹时擎说:「我一直跟他工作,作品都是我们一起创造,只是没有人知道我是谁。譬如《外卖》就是合导合制,是我们一起有的Style。」能够完成这部影片,除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不肯放弃的念头。
潘客印说自己并不是先做电影梦的,大学毕业出社会先做宣传和其他工作,自己学生时期就对剪辑有兴趣,尤其喜欢剪影片送朋友当生日礼物,不花钱又有诚意。直到后来去应征剪接助理,才逐渐确定自己想主导故事,开始学写剧本拍短片。
来自新加坡陈思攸则说,自己父母从小严格,不让她看任何影视节目,称这些是靡靡之音。她直到17岁才被朋友带去看电影,从此打开眼界。《核》是她在新加坡华文女校的反叛故事。她笑说,这个片名是赶著要让当地报纸报导时硬凑出的字,本来一度想改叫与角色有关的《懒教死党》,但怕太强烈,于是就沿用已在影展曝光的片名《核》。
火線話題 | 金马62颁奖典礼
這篇報導屬於「 金马62颁奖典礼 」主題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