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贤明在脸书发文表示,关于汇率的文章,本来是一个朋友在问的问题,就顺便把想法写出来,引起大家这么多讨论,有点始料未及。几个问题一并回应:
第一,除了韩文报导外,我们也找了该文的英文翻译报导,也发现中间有一些翻译上的差距,这点我们知道,也谢谢各位的提醒。
第二,我想关键是在于到底什么叫做施压升值。我相信贸易谈判中应该有提到台湾过往有操纵汇率的嫌疑(纪录),这点不用讲就知道,台湾在美国财政部的汇率报告中就被列在观察名单,在301 报告中也指出这个是非关税障碍,谈判中提到这个并不是很难理解,但这到算不算施压升值?就像电影中岳父结婚前都会跟女婿说你最好要好好照顾我女儿,到底算不算威胁?我想就各自判断。
第三,我的论点是汇率并没有列在谈判议题,几个理由前一个贴文都说了。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是不是在老美压力下升值,假设有谈好的话,应该会有不少国家一起 (台币单独升值是没有办法降低贸易逆差),央行也会调整升值的脚步(广场协议的时候,央行每天升值一点点,被批评都在图利外销厂商),这几点这次升值都没有观察到,所以推论汇率没有列在谈判议题。
第四,我的看法其实一个网友很精准地讲了:「综合起来看就是韩国央行不知道美国到底希望亚洲各国货币应该怎么做,但是市场自行猜测美国会施压亚洲各国货币升值而预先反应在市场汇率上」。
第五,台币在这次升值前价位是33多,以台币过去的波动范围来看,这价位落在低点区间,加上台湾这几年对美顺差破纪录,台币升值应该是可以预期的。事实上,中经院年初的汇率预测也是升值31多,比较没预期的是这次升值这么快,看起来反而是央行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连贤明也转发「逻辑投资」的发文,认为受到台湾媒体广泛报导的南韩央行行长谈话,是因为美国政府「施压」亚洲国家升值货币所致,与杨金龙前一天才召开记者会,明确否认美国有干预新台币汇率,引发舆论哗然,他认为,主要是韩联社英文版记者翻译时,过度简化原意并添加「施压」概念,然后台湾媒体广泛引用英文版报导,并误导成「南韩央行行长说出真相,反驳台湾央行总裁说法」的结论。
也就是说,「逻辑投资」认为,整起事件是韩国媒体英文翻译出现落差,而台湾媒体又大量引用英文报导才出现的「施压」概念,才导致事件越演越烈。
杨金龙也在5日记者会上强调,吁请市场评论人员切勿以臆测方式,评论国内汇市相关议题,俾避免影响国内汇市之秩序及稳定,甚至波及到实体经济。央行也呼吁,厂商不要听信市场过度夸大或不实的分析,产生非理性的预期而抛汇,最终反而损及自身利益。在央行喊话后,近日新台币汇率走势的确出现平稳,目前仍守住30元关卡。
延伸閱讀:新台币暴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