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换跑道:异质整合与系统效能成关键
侯永清指出,外界常说摩尔定律已经失效,但他明确强调,「摩尔定律没有消失,它只是换跑道,以异质整合和系统设计延续。」他进一步解释,过去二十年,产业大多依赖纯粹的几何微缩来推动效能提升,但随著缩小的难度与成本急遽上升,必须转向其他途径来延续效能成长。他特别点出,带宽、能耗与系统架构将成为未来十年的核心课题。
侯永清强调,现在真正的比赛已经不再只是谁能把线宽缩得更小,而是谁能透过异质整合与跨领域最佳化,将不同技术组件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系统层级的效能突破。他举例,除了传统的制程创新之外,电源管理、矽光子、材料以及微控制器等环节,正逐渐与高效能运算(HPC)技术形成互补,并将共同推动产业前进。
侯永清提醒业界,随著应用越来越多元,技术挑战也更为复杂,唯有跨域协作与快速创新,才能让产业在延续摩尔定律后,持续在下一个世代脱颖而出。
相关新闻:大师论坛揭产业未来十年蓝图 台湾供应链掌握1优势全球难敌
人形机器人:AI时代的新应用驱动
侯永清指出,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动能正在快速扩散,除了传统的高效能运算(HPC)与车用电子之外,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s) 将成为下一波的重要应用。他说明,工业自动化与传统机器人虽然已经能解决大量问题,但这些应用大多仍局限于制造端与生产线,而真正能够打开全新市场的,将是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人形机器人。
侯永清强调,人形机器人并非单纯追求外型像人,而是考验整体 AI 运算能力与系统整合能力的全面挑战。这样的应用场景将需要边缘AI运算、感测器、微控制器与能源管理等技术的大规模导入,才能支撑其实际运作。
侯永清进一步指出,这样的发展不仅会推动晶片与系统设计的新需求,也会带动相关供应链的全面升级。随著人形机器人需求逐渐浮现,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正好能借由完整的生态链来承接这股浪潮。从晶圆制造、封测,到电源与感测元件的支持,台湾都有完整的供应基础,这将为产业打开另一个成长引擎。侯永清直言,无论未来的人形机器人是否真的「长得像人」,其背后对 AI 与系统整合的挑战,将是台湾供应链创造全新机会的重要推力。
相关新闻:晶片大神畅谈传奇职涯!赞台积电这点大胜英特尔 透露来台设点计划
台湾供应链高度协作展现竞争力,地缘政治压力下更显关键
谈到台湾在全球供应链的定位,侯永清直言:「我们常说一小时内就能完成,这就是台湾独一无二的速度国力。」他指出,这种效率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科学园区的高度集中,以及上下游厂商之间紧密协作的基础之上。从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到材料、零组件与系统支援,台湾形成了一个高度完整且随时可动员的生态系,让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被发现与解决。这种「快速反应链」是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优势,也是台湾能持续吸引全球大厂合作的重要原因。
侯永清提醒,当前地缘政治压力下,产业界充斥著在地化、本地化的声音,但「过度本地化只会削弱效率,甚至拖慢创新。」他强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价值并非孤立发展,而是来自「信任、互利与共同目标」的全球合作。台湾应该善用自身的速度优势与协作精神,扮演全球协作的桥梁角色,而非将自己局限於单一市场或区域。
侯永清补充,正是因为这种协作与速度,台湾能在过去数十年中不断突破挑战,也能在未来 AI、HPC 与人形机器人等新应用兴起之际,继续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