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政忠指出,全球正迈向智慧自动化与无人化,机器人与无人机已是制造、物流、农业、能源与国土安全的关键动能。工研院长期深耕关键零组件、感测模组、控制系统与边缘AI,协助产业建立非红供应链,加速技术落地与国际化。论坛选在沙仑举办,凸显南台湾作为智慧机器人与无人机国家队重镇的政策意涵,结合研发、示范与产业化能量,共筑具国际竞争力的生态系。
刘文雄表示,无人机已被视为继半导体后的下一个重量级产业,工研院推动「三晶二软」蓝图,聚焦飞控、通讯、卫星定位晶片及飞控、地控软体,强化自主能力。并与 Parrot、ACSL 等国际业者合作,推动马达、电池、PCB 等模组在地化,于物流、能源、巡检等场域验证续航与稳定性。未来将深化南台湾研发示范,协助业者完成零组件到系统整合的全链条升级。

黄伟哲强调,台南将不仅是晶圆制造与先进封装基地,沙仑科学城也将转型为 AI 与机器人研发重镇,并与六甲工研院、柳营园区三期串连,形成研发到试量产生态系。南科四期沙仑生态园区计划已获核准,新增 531 公顷园区,可创造 3.5 万个就业,年产值上看新台币 2.24 兆元。台南具备先进制程、封装与零组件条件,有望成为完全国产机器人与无人机的首选城市。
胡竹生则指出,工研院已在智慧制造、医疗与交通累积能量,并与川崎重工展开跨国合作。未来将以大南方为优先场域,结合在地需求,协助业者加速国际化。

论坛同步举办「机器人与无人机产业特展」,工研院与产业链伙伴展出成果,包括福宝科技外骨骼机器人、盟立智慧制造方案、璇元长程电动无人机、谊卡数位验证、凌群AI云端平台及赫仑多感测器控制系统,展现应用多元能量。
工研院宣布于台南六甲成立「智慧机器人创新与应用研发中心」,聚焦智慧工厂自动化与医疗、餐饮、物流、巡检四大应用,规划研发测试区、模拟平台、新创进驻空间等,并吸引国际新创与在地业者,共建南台湾供应链。
下午场论坛由工研院机械所长张祯元开场,并分享无人机智权、数位双生及多元应用案例。论坛最后呼应创新周精神,展现智慧机器人与无人机如何在制造、健康照护、农业与救灾等场域落地,带动产业升级与市场新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