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投信基金经理人陈雯卿分析,陆港股市场正受惠于「政策、资金、基本面」三大动能驱动,后市行情仍具潜力。她指出,首先政策红利为最大助力。中国国务院在2025年提出的《人工智慧+》政策,明确设定至2035年智慧终端渗透率要突破九成,将AI视为如同水电般的基础设施,全面渗透产业与生活。为此,政府将启动规模达5,000亿人民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优先投向AI、基础建设及新兴科技,预料将带动算力、国产晶片、云端等供应链的投资热潮,形成新一波成长引擎。

第二大利多则来自资金动能与IPO市场热度。南向资金自年初以来持续涌入,截至9月净买入规模已突破1兆港币,累计流入近4.7兆港币,刷新历史纪录。与此同时,港股新股市场交易热络,前八个月募资金额高达1,333亿港币,年增率飙升572%。其中,超过10档新股上市后股价翻倍,题材涵盖创新药、AI与新消费产业,反映投资人对成长故事的强烈认同,也使市场流动性更加充沛,为后市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项关键因素则来自企业基本面修复。陈雯卿指出,科技龙头交出的财报亮眼,为市场信心加持。腾讯第二季净利润年增17%,阿里巴巴AI与云业务资本支出创新高,小米单季营收与汽车交付数也写下新纪录。整体来看,科技龙头受惠于AI、云端与新消费三大驱动,营收与获利均超越市场预期。配合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仍处历史低档区间,具备中长线投资价值,这也是国际大型资金选择此时加码的核心理由。

展望后市,陈雯卿认为,陆港股正处于「修复行情」阶段,短线缺乏重大利空。随著「十五五」规划即将公布,市场或迎来新一波题材推升行情,科技、新消费与高股息红利板块将成为后续关注焦点。在投资策略上,她建议投资人可透过中信中国50(00752)掌握长线市场复苏机会,或选择中信中国高股息(00882)以高殖利率标的为核心,追求稳健配息并兼顾资本利得。

陈雯卿强调,中国经济动能回升,加上政策力挺AI与内需、港股持续吸引国际资金回流,三大因素交互作用,构成陆港股持续上涨的重要支撑。投资人若能搭配定期定额与长期持有策略,不仅能分散短线波动风险,亦有望分享到中国市场复苏所带来的成长契机。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最低工资审议会9/26登场 企业忧电价、工资双涨冲击 喊话涨幅勿逾「这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