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绿能与环境研究所长刘志文表示,工研院已推动多项智慧电网关键技术并落地应用,其中「虚拟电厂(VPP)技术验证平台」整合储能、再生能源与节能资源,已在商场与校园导入并参与台电辅助服务市场,让用电户从单一消费者转变为供电韧性的参与者。此外,工研院亦与日本大厂合作百万瓦级功率转换系统(PCS),提升绿电并网稳定性。刘志文强调,将持续携手产业推动智慧电网创新,强化国家能源供应韧性。

台湾电力与能源工程协会理事长刘文雄指出,面对AI成长与净零转型,电力规划需导入「整合资源规划」(IRP),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共同调度,以提升韧性与弹性。他以2022年美国加州为例,当地面临停电危机时,在政府号召下,民众一小时内省下100万瓩、成功避过限电,显示全民节能参与同样至关重要。他期望借由研讨会促成更多合作投入,打造稳定且具任性的电力环境。

台电副总经理陈铭树表示,台电正推动总经费5,645亿元的「强化电网韧性建设计划」,以「分散、强固、防卫」为主轴,建构区域韧性与全国融通双层架构,并搭配储能就近供电,以提升抗灾复原能力。在智慧电网部分,包括电力交易平台、储能系统与智慧电表等建设均持续推进,现已完成近400万具智慧电表安装。他期待与产业共同加速电网升级,迎接AI时代能源挑战。

本次研讨会邀集台电、台达电、加云联网及工研院专家分享智慧电网韧性强化焦点。台电专业总工程师黄铭宏指出,台电在多次台风抢修中累积经验,持续提升资源整合与配电网韧性,并推动配电系统迈向全面自动化,建立智慧化管理平台,以因应再生能源并网及极端气候挑战。

台达电子处长柯佾宽说明,电力转换器已从传统电流源、电压源进化至虚拟同步机技术,具备虚拟惯量、虚拟阻尼等功能,结合储能与绿电可实现稳定输出。他并展示即时虚拟惯量量测与可视化成果,以及线上阻抗估测与混合式微电网群发展,有助强化供电韧性与电网稳定。

加云联网创新资安长刘俊玮强调,智慧电网已进入「通讯与资安并重」的新阶段,正依IEC 61850与IEC 62443标准打造高可靠与深度防御架构,协助台电迈向更智慧、更永续的次世代电力自动化环境。

工研院资讯与通讯研究所组长邱碧贞则表示,在灾害情境中,通讯不中断是维持电力调度的关键。工研院正以低轨卫星、5G专网、临时小基站构建多层备援网路,结合无人机与车载基地台,提升紧急通讯恢复速度,并预计导入AI与6G技术强化国家防灾韧性。

面对全球净零浪潮及再生能源快速渗透,工研院已将智慧电网、储能等列入「2035技术策略与蓝图」核心领域,并积极推动相关人才培育与技术商转。刘志文强调,AI时代的电力挑战将成为创新与产业机会,智慧电网韧性是台湾持续扩大竞争力的关键。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AI电力需求大 工研院开发VPP「蚂蚁雄兵」助供电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