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统计2024年我国发电、输电及配电机械业产值达1195亿元,创下历年新高,显示市场前景可期。为促进产业交流与技术创新,工研院携手台电与能源工程协会昨举办「智慧电网×韧性未来:AI驱动之产业契机研讨会」,邀集台电、台达电子、加云联网、工研院等专家,共同探讨电网韧性强化技术与商机,即在天灾情境中,如何透过紧急电力供应系统维持通讯与网路运作,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稳定与安全。
刘志文表示,面对AI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庞大电力需求与挑战,工研院已运用虚实整合的研发能量,推动多项关键技术,并已有具体应用与产业化成果,在国际合作方面,工研院与三菱电机推动百万瓦级功率转换系统(Power Conversion System, PCS)的验证与应用,将再生能源所产生的电力转换并稳定输出,确保电网运行安全与效率。
全球AI技术加速各行业转型步伐,同时也带动用电需求增长,为此,完善的智慧化电网韧性不可或缺,不仅能稳定支撑产业用电,更可开启新兴商机。面对电力产业转变浪潮,工研院将持续携手各界伙伴,推动智慧电网创新应用,强化国家电力韧性。
台湾电力与能源工程协会理事长刘文雄表示,电力是AI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石,面对整体电力系统挑战,应从国家永续发展的高度,通盘考量所有电力资源,并导入「整合资源规划」(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 IRP)制度,纳入电力供给与需求两端资源,以长期线性规划建立最佳电力组合,有效增强电网韧性与调度灵活度。
刘文雄表示电力使用观念须转变,提升电网韧性不只是政府与电力公司责任,民众、业者同样也能透过提升能源效率、使用高效率电器等方式参与其中,以2022年美国加州用电一度濒临分区轮流停电,当地政府紧急通知居民减少不必要用电,透过全民努力一小时用电就降低一百万瓩,成功度过停电危机。
台电副总经理陈铭树表示,强化电网韧性、推动智慧化一直是台电公司重要的发展目标,就电网韧性部分,台电推动总经费5,645亿元的「强化电网韧性建设计划」,将从「分散、强固、防卫」三大主轴,以全面性韧性观点,朝「区域韧性」及「全国融通」双轨并进,利用再生能源与储能就近供电,以及加强现有电网设备,提升电网韧性与稳定性。
在智慧电网部分,台电从布建基础建设、实务运作、有效整合并广泛应用等三阶段推行智慧电网发展,包括建置电力交易平台、储能系统、智慧电表、资通讯系统等,截至9月底为止AMI智慧电表已布建将近400万具,并逐步增长中。
台电专业总工程师黄铭宏演讲中表示,台电已持续从台风抢修中累积经验不断精进资源的整合调度及强化配电网的韧性,积极将传统配电网逐步进化到全面自动化,并建构全新智慧化管理系统,以因应天灾及再生能源增长需求。
台达电子处长柯佾宽博士表示,电力转换器从电流源、电压源发展至虚拟同步机技术,包含虚拟惯量、虚拟阻尼,结合储能与再生能源应用,实现电能无缝接轨,并透过即时虚拟惯量量测系统技术,呈现精准虚拟惯量可视化性能,同时,开发线上阻抗估测技术与混合式微电网群,迈向新一代智慧电网,更有助于强化电网韧性与提升供电韧性效益。
加云联网创新资安长刘俊玮表示,智慧电网发展已进入「通讯协定与资安韧性并重」新阶段;透过导入IEC 61850与IEC 62443标准,从2-4系统整合要求落实至3-3等级防护,正协助台电建构具高可靠性与防御深度的次世代电力自动化架构,推动电网迈向智慧化与永续化。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