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 报导,中东地区传统上并非中国旅客的首选目的地,但这种情况似乎正在迅速改变。
在今年 10 月 1 日至 8 日的延长版「黄金周」假期期间,中国旅客前往中东地区的旅游预订量出现惊人增长:根据 Trip.com 的数据,杜哈(Doha)的旅游预订量较去年同期飙升 441%。
阿布达比(Abu Dhabi)的预订量增长了 229%。
Trip.com 新加坡总经理翁(Edmund Ong)表示,这反映了中国旅客前往中东的更广泛趋势:今年至今,从中国飞往该地区的航班量比 2024 年同期增长了 25%。如果与 2019 年同期相比,目前的水平更比疫情前高出 180% 以上。
根据中国第二大线上旅游预订平台同程旅行的数据,黄金周期间饭店预订增长最快的五个海外目的地为:沙乌地阿拉伯、埃及、纽西兰、哈萨克和阿联酋。
翁(Edmund Ong)补充,在中东内部,最受欢迎的国家依序是阿联酋、沙乌地阿拉伯、埃及、卡达和阿曼。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搭乘豪华经济舱、商务舱和头等舱的富裕中国旅客而言,前往杜拜的需求年增长高达 133%。
尽管中东地区需求强劲,但由于邻近、价格实惠和免签证等因素,亚洲国家仍是中国出境旅游的主导力量。根据 Trip.com 的数据,排在前列的分别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南韩和新加坡。
中国 i2i 集团执行长格洛斯(Alexander Glos)指出,中东受欢迎度上升的主因是放宽签证政策和增加直飞航线。他强调,对于中国公民来说,「签证和签证的便利性或有无签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
中国行销顾问公司 SPS Affinity 执行长李(Peggy Li)指出,中东在增加直飞中国城市的航线方面,一直「非常积极」。
例如,杜拜的阿联酋航空于 7 月开通了飞往杭州的新航线,几周前还刚开始飞往深圳。李(Peggy Li)认为,这些新航线不仅是出于旅游考量,也是商业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旅客也被注重体验的景点和文化多样性所吸引。尽管「私人包机、豪华沙漠狩猎」等体验的需求仍然相对强劲,但李(Peggy Li)观察到,对「真实且有意义的体验」需求变得更为明显,例如教育性的游学旅行。
格洛斯(Alexander Glos)则表示,中东对中国旅客来说具有新鲜感,使其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征。他说:「它展现了一定的地位。我是个冒险家。我有经济能力去旅行。我要去一个你从未去过的地方,并且可以与我在微信上最亲近的 965 位朋友分享。」
对于海湾国家来说,挑战在于当它们提供相似的旅游项目时,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一般来说,沙丘冲沙、沙漠热气球早餐、骑骆驼或沙漠日落骑马,这些所有国家都有。
格洛斯(Alexander Glos)表示,杜拜在吸引对更在地化体验感兴趣的中国游客方面「遇到了很多麻烦」。他认为游客在杜拜「看不到任何在地化或独特的东西」,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和 Tim Hortons 看起来「不太像阿拉伯」。
根据他的研究和与饭店业者及目的地管理公司的交谈,他估计今年中国旅客赴杜拜的旅游量下降了约 50%。相较之下,他认为阿布达比显得「更像阿联酋」和「更在地化」,其文化和历史景点创造了「不同类型的体验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