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指出,多位知情人士(包括政府官员)透露,台湾过去几年向纽西兰、澳洲、日本、加拿大等国提出签署贸易协定或特定产业合作架构的建议,并试图与东南亚四大经济体洽谈经贸与投资协议。但其中两名消息人士坦言,「几乎所有国家的回应都相当冷淡」。

文中提到,加拿大早在今年4月选举前即完成与台湾的贸易谈判,但卡尼(Mark Carney)政府迟迟不愿推进签署程序。对此,加拿大外交部回应称,「基于一个中国政策,加拿大与台湾维持非官方但重要的经济与民间往来」。

相较之下,英国则已与台湾签署多项协议,包括2023年的里程碑式贸易协定,以及在投资、数位贸易、能源与净零排放等领域的合作。菲律宾亦被视为少数例外之一,因南海争议导致与北京关系紧张,被认为较愿意与台湾接触。虽然双方尚未展开正式的贸易协议谈判,但前景「有理由乐观」。

从历史上看,台湾往往透过美国主导的倡议或多边体系中的支持推动国际参与。前驻欧盟大使李淳指出,随著中国强化「外交封锁」,台湾在推动贸易协议时面临更大挑战,因为「与台湾签署协议被视为一种主权行为」。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法学院及台湾智库「科技、民主与社会研究中心」(DSET)研究员易大为也表示,华府近来倾向聚焦双边关系、淡化集体领导,导致各国更加谨慎。「这意味著,即使是日本、韩国与澳洲等美国盟友,也因高度依赖对中贸易而不愿冒犯北京。」他指出,类似情况也出现在美国限制AI晶片出口的政策上,「许多盟友犹豫不决,担心经济反弹与中国报复。」

尽管如此,易大为仍持乐观看法。他认为,随著台湾半导体企业在美国、欧洲与日本扩大布局,以及无人机零件产业在中东欧取得进展,与台湾建立贸易与投资协议的需求将自然上升,这可能为后续谈判带来新动能。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荷兰政府罕见介入中资晶片商安世半导体 称涉欧洲经济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