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巴黎的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INALCO,简称东语)9月29日至30日举办「台湾与马达加斯加南岛语教学及文化知识发展研讨会」,邀请来自台湾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屏东泰武乡排湾族佳兴部落、以及东语马达加斯加语教授拉凡嘉里苏亚(Linah Ravonjiarisoa)等参与交流。
佳兴部落由9位妇女代表「普乐地文化资产传承保护协会」出席,于为期两日的研讨会中,先演绎古谣歌舞、再带领教唱工作坊。
协会代表邱霄凤(idis Sadjiljapan)向东语学生与观众解释,这次在巴黎演出的古谣,其实在20年前已因社会变迁几乎失传。为挽救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力量,部落族人自组团队,一句一句地向长者请教学习。
邱霄凤说:「我们的古谣教室是在树下、河边或山林里的每一块土地。只要老人家在哪里,我们就追到哪里。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持续了20年,对古调与文化进行初步的复振。如今不论结婚或祭仪,我们已知如何歌唱,不需再放录音带。」
为打破巴黎观众对遥远他方的异国想像,也让古谣的意义源于族人生活、而非为他人提供娱乐表演,研讨会主办者、东语台湾学研究负责人刘展岳,刻意将展演安排在校园一角、而非正式舞台;亦请9位部落妇女在开唱前以日常衣著现身,待解说后再入内更换服饰,准备演出。

古谣源于族人生活、而非娱乐表演
等待演出的10分钟,成为研讨会里意外动人的时刻,许多观众表示他们更加期待了。
刘展岳接受中央社采访时表示:「希望透过更衣的动作,让观众意识到眼前的演出,已进入一种仪式状态。」
佳兴部落于研讨会演唱的古谣为婚礼歌曲「太阳的女儿」,共有5首,历时60分钟,浓缩呈现原本需花上一整个月传唱的新娘祝福仪式。
歌词如一个女人的生命史,以说故事的方式,歌颂新娘的家族与容貌,提醒即将嫁作人妇的她,不要忘记自己的社会价值与责任,也不要忘记无论嫁得多远,原生家庭始终挺你。
观众凯瑟琳(Catherine)向中央社记者表示,透过说明,她理解这些古谣是关于排湾族的婚礼、年轻女性、与依照社会地位而变化的传统仪式。她说:「虽然我们说著不同的语言,但透过音乐与舞蹈,我们得以相遇。」
马达加斯加教授拉凡嘉里苏亚接受中央社采访时说:「我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家乡!」
她指出,无论在舞蹈节奏、踏步方式,或婚礼古谣的歌词意象,台湾与马达加斯加的南岛文化有诸多共通处。「即便我听不懂排湾族语,却大致能理解古谣在真实情境中的呈现方式。」
邱霄凤接受中央社专访时说,排湾族有句话叫「天空遮盖的地」(liniljingan nakavulungan)。当祖先被问到:「这个世界有多大?」他们回答:「就是太阳在天空照下的地方。」
她表示,佳兴部落很小,世界却很大,我们有机会在「天空遮盖的地」传唱,是祖先给我们的傲气与骨气,让我们去天空之下看看。」
邱霄凤说:「参与文化传承最美的事,是将感情与故事从老人家的口中要回来,给予下一代。文化不应当消失,因为它只要存在过,就应当被尊荣,不论它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