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鼓励下,位于巴黎的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INALCO,简称东语),于10月1日至2日举办第3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今年主题为「纺织艺术」。


「琉璃珠项链串珠工作坊」为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由来自屏东泰武乡排湾族佳兴部落、「普乐蒂文化资产传承保护协会」的9位妇女担任老师,吸引满室巴黎女人参与,即使语言不通,现场气氛依旧热络、笑声不断。不少人特地从校外前来,并不仅限东语学生。


在2小时的工作坊中,学员先认识3种与婚礼相关的琉璃珠,如带有彩色波纹的mulimulitan,象征尊贵;闪烁金属绿色的marutjamulang,代表山中稀有的昆虫;而带有螺旋纹的palic则有公母珠之分,代表生命的延续。


在9位老师的协助下,众人围成两大圈开始串珠,学习打蛇结、固定琉璃珠,发挥巧思创作独一无二的作品。过程中,不知不觉间,重现部落妇女齐聚一堂、为家族缝制祝福的排湾日常。


协会代表邱霄凤(idis Sadjiljapan)接受中央社专访,她解释排湾族的琉璃珠约有30种名称。然而珠子不只是珠子,因为每一颗珠子都承载一个家庭的故事。例如她有一个珠子,是她曾祖母出嫁时她的妈妈送给她的。「所以当排湾族女人戴上琉璃珠时,就能分辨她是谁家的女儿。」


邱霄凤补充,串珠在部落是妇女的工作。母亲们会围坐在一起,为女儿准备嫁衣、为儿子缝制参与部落活动的衣服,在针线与琉璃珠之间,缝上满满的情感。


她说:「像我这件衣服上的串珠图腾,可能是曾祖母当年缝的。当我们需要更换布料制作新衣服时,不会丢弃图腾,而是移到新衣上,让家族故事延续。而今天,这些琉璃珠也把故事带到巴黎。」

排湾族佳兴部落于10月1日在巴黎东语举行「琉璃珠项链串珠工作坊」。2小时的工作坊中,学员先认识3种与婚礼相关的琉璃珠,并学习打蛇结、固定琉璃珠,发挥巧思创作独一无二的作品。 中央社
排湾族佳兴部落于10月1日在巴黎东语举行「琉璃珠项链串珠工作坊」。2小时的工作坊中,学员先认识3种与婚礼相关的琉璃珠,并学习打蛇结、固定琉璃珠,发挥巧思创作独一无二的作品。 中央社

东语中文系学生萝拉(Lola)向中央社记者表示,串珠项链有点难,但在老师的协助下,她选择自己喜欢的琉璃珠颜色,并且设计样式,便一步步地完成了。


校外人士柯琳(Corine)热爱纺织艺术。她说当得知有串珠项链工作坊后,便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这场活动让她得以亲身接触遥远的文化,并在实作中获得快乐,然而,串珠过程比她想像中困难,因为需要保持规律并和谐的手感。


校外人士玛果琳(Margolaine)是越南移民后代,透过IG上得知消息后前来参加,这是她首度接触台湾文化。她替自己的项链设计了色彩交错的效果。她说:「其实就像她们所说,这不只是一串项链,它诉说著我们的故事,也像极了我们自己。」


一位老师向中央社记者说:「看到大家这么热情的学串珠,想了解我们的文化,心里感到很温暖。」


为分享历经20年重拾部落文化的经验,「普乐蒂文化资产传承保护协会」9位成员,与一位跟拍5年的纪录片导演,以自费方式来到巴黎东语。她们先在9月29日至30日的南岛语系研讨会中演绎古谣、举行教唱工作坊,随后再带领琉璃串珠课程。


邱霄凤表示:「老人家告诉我们,如果有人愿意听我们的故事,我们就有责任说。所以当我们知道巴黎人想认识我们,我们就该自己支援自己的文化。(中央社)

 

闪烁金属绿色的琉璃珠marutjamulang,代表山中稀有的昆虫,备受巴黎学员喜爱,在串珠工作坊中很快被拿光。 中央社
闪烁金属绿色的琉璃珠marutjamulang,代表山中稀有的昆虫,备受巴黎学员喜爱,在串珠工作坊中很快被拿光。 中央社
排湾族佳兴部落于10月1日在巴黎东语举行「琉璃珠项链串珠工作坊」。吸引满室巴黎女人齐聚一堂学串珠,不知不觉重现部落妇女齐聚一堂、为家族缝制祝福的排湾日常。 中央社
排湾族佳兴部落于10月1日在巴黎东语举行「琉璃珠项链串珠工作坊」。吸引满室巴黎女人齐聚一堂学串珠,不知不觉重现部落妇女齐聚一堂、为家族缝制祝福的排湾日常。 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有图有真相!评评理他们会过重吗 美国民兵被群嘲惨遭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