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画面发生在In-N-Out速食店,当店员喊出「67号取餐!」,整间餐厅立刻沸腾,青少年又叫又跳,场面宛如疯狂派对。这股「67热」甚至红到登上《华尔街日报》和NBC节目《今日秀》(Today)的专题报导。

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不少老师明文禁止学生讲这两个数字,但也有老师反其道而行,开始自己也说「67」,因为「如果大人也在讲,孩子们就觉得尴尬了」,借此让热潮自然退烧。

根据多数说法,「67」出自饶舌歌手Skrilla的歌曲〈Doot Doot (6 7)〉,灵感来自他在费城67街成长的背景。这首歌后来被身高6尺7寸的美国职篮NBA球员波尔(LaMelo Ball)用在影片剪辑中,进一步带动「67」在网路爆红。

中央社引述《华尔街日报》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世代内哏」(inside joke)现象。年轻人喜欢用毫无意义的符号创造圈内共鸣,借此与大人划清界线。《今日秀》访问的青少年直言:「我们讲67,就是为了让爸妈搞不懂。」

美国媒体调查显示,35%的家长听不懂孩子讲什么;而56%的家长一旦试著跟著用,孩子反而觉得尴尬。「今日秀」也回顾过去的流行语——从嬉皮时代的「groovy」到90年代的「What’s up?」,都曾风靡一时,如今则轮到「67」登场。

随著短影音文化盛行,流行语传播速度惊人、退烧更快。当大人开始使用这些词汇时,它们几乎宣告「寿终正寝」。节目也提到,今年剑桥字典收录了「skibidi」与「delulu」等迷因字,让年轻人瞬间失去兴趣。

不少专家称这现象是「脑腐」(Brain rot)——过度沉迷于短影音与迷因内容,就像吃网路垃圾食物,让人沉迷于无意义的即时满足而懒得动脑。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川普承认对中国课100%关税非长久之计:都是北京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