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共电视ARD国际新闻节目「世界之镜」(Weltspiegel)推出印太专题,聚焦中国对台威胁、印太区域安全与中国经济影响力,从马祖渔民的日常、台北同志游行的自由氛围,到中国在南海及太平洋岛国的扩张,呈现台湾在全球战略版图中的关键位置。
节目还推出聚焦萧美琴的20分钟专访内容,从欧洲视角探讨台湾面对中国压力下的战略抉择。
ARD首先以萧美琴过去的「战猫」比喻开场,询问「台湾像猫一样,可以温暖又亲切,但不要惹我们」,这句话是否仍适用当下。
萧美琴表示,台湾人民爱好和平、乐于助人,希望成为世界的正向力量。即使在国际社会中未被公平对待,台湾仍持续以实际行动为全球福祉作出贡献。
她说,台湾在艰难环境下必须保持灵活与务实,也要具备自我防卫能力,「像猫一样,被逼到墙角时也会反击」,并呼吁国际社会应「善待台湾这只猫」。
针对中国军备扩张与频繁军演是否加剧对台威胁,萧美琴指出,台湾对中国不断升高的武力展示感到忧虑,并严肃看待这项挑战。
她说,北京除展现军事力量外,也采取混合战与认知战手段,透过舆论操作、经贸依赖与政治渗透影响台湾社会,而面对种种挑战,台湾人民仍坚定捍卫自由与原有生活方式。
对于北京指控民进党政府「推动分裂」、挑起台海紧张,萧美琴回应,「若区域和平与稳定遭破坏,北京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一点国际社会非常清楚」。
被问及台湾是否为中国一部分时,萧美琴强调,「台湾或宪法上的称谓中华民国,自始至终存在」。她并举例,台湾人民透过选举选出政府,完成民主化历程,「我们坚信,台湾的主权属于台湾人民」。
ARD也询问台湾是否应直接与北京谈判,而这样的想法是否过于天真。萧美琴指出,台湾随时愿意对话,只要建立在互相尊重与对等原则上。
她强调,台海稳定符合两岸人民共同利益,但维持现状并非易事,需要坚实的防卫力量与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因为「台海稳定也攸关全世界利益」。
近数十年来德国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依赖甚深,难脱钩。ARD询问,中国是否能以经济手段「收买」台湾?萧美琴坦言,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许多台湾企业借由对中投资与贸易寻求机会,但北京近年逐渐将经济往来政治化,利用贸易依赖作为施压手段。
她说,台湾尊重自由贸易与市场规则,但不接受「威胁与胁迫」成为正常经贸关系的一部分。许多企业已调整方针,使全球贸易布局更为多元。萧美琴并以台湾经验建议德国企业,不应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除关注经贸议题,ARD也以欧洲观众熟悉的俄乌经验对照台海局势,探讨欧洲在印太安全中可扮演的角色。
「若俄罗斯总统普丁在俄乌战争获胜,会对台湾造成什么影响?」萧美琴回应,战争没有赢家,且从历史长河来看,「侵略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胜利」。她强调,民主国家应团结共同抵抗侵略,保护得来不易的自由与制度韧性。
萧美琴感谢德国政府多次在国际场合重申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指出德国是台湾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半导体与微电子领域合作密切,随著人工智慧发展,台德合作可望更加深化。
访谈最后关注欧洲与德国可在印太安全中扮演的角色。萧美琴重申,「北京必须被不断提醒,台海和平与稳定是全球共同利益。」台湾与台海若受威胁,将对国际贸易与供应链造成重大影响,呼吁关注台海安全,且世界能以公平态度对待台湾。(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