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和习近平都将参加在南韩庆州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的高峰会,但两人的一对一对话安排在邻近的釜山举行,这是继2023年两人在美国旧金山会面后,两国领袖的再次交流。中美双方外交、国防官员事前已密切联络,为「川习会」铺路。中国外交部声称,此次会谈聚焦中美关系战略性问题与「共同关心的重大议题」。
川普近日曾说「非常尊重习主席」,希望在这次会谈取得突破。
《经济学人》细数过去一个月中美关系的波荡,包括中国10月9日对稀土出口全面新管制,川普回敬则是自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额外关税。此外,还有企业列入黑名单、港口费用之争与农产品采购。
报导指,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上周末在马来西亚协商,终于促成川习会实现。
本轮谈判分为三个困难层级。首先,最容易处理的是关税问题。这项议题最有可能取得进展。中美双方关税已压缩双边贸易,9月中国对美出口较去年同期大减27%。贝森特指出,额外100%关税的威胁「实际上」已搁置。原定11月10日实施的一批新关税也可能延后。而用来惩罚中国企业涉及芬太尼(fentanyl)贸易、原订征收的另一道20%关税,甚至有望取消,川普7月曾称中国已在遏制该药物流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即使做出这些让步,根据澳洲澳盛银行(ANZ)经济学家邢兆鹏分析,中国商品的实际关税仍将维持在20%至30%之间。
作为某些关税减免的交换,中国极可能承诺大举采购美国大豆(黄豆)(编按:最新报导指中国国企中粮集团购买18万吨美国黄豆),中国近年已转向巴西采购。大豆去年仍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最大宗单一商品,为向来支持川普的美国中西部农民带来约126亿美元收益。但今年中国拒买。如今愿意进口,对习近平来说算是低成本让步,毕竟等到其他供应来源耗尽,中国年底还是会需要美国大豆。
其他有望达成协议的领域,还包括港口费用。双方近期互相对对方货轮加征额外港口费,此次会谈有望互撤。中国也可能为美国版的TikTok顺利转手给美国业者开绿灯。这对习近平来说轻而易举,容易让两位领导人提升国内政治声望。
谈判第二个层级则更困难,涉及对双边贸易、智慧财产权与资本流动的新限制。稀土便是这类问题之一。贝森特声称,中方将把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延后一年实施,「以利重新评估」。中国官员尚未正式回应;但考量中国对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全面取消新规几无可能。
研究公司Plenum的陈龙认为,延后执行此措施,中国预期美方也会同步放宽自身出口管制。长久以来,美国限制向中国销售先进半导体。不过,若能用稀土换取先进晶片的进口权,对习近平来说不失为重大胜利。
最棘手、第三层级的谈判议题,则是地缘政治。川普希望俄罗斯结束对乌克兰的战争,而中国可能有施力空间。习近平则力图让川普调整对台立场,也许希望川普明言「反对」台湾独立。目前美国政策仅为「不支持」独立。
不过,习近平迄今并无打算劝普丁(Vladimir Putin)追求和平的迹象。川普团队则强调,美国不会为了贸易协议改变对台政策。由于川普行事不可预测,对处于不确定中的亚洲盟友来说,这恐怕难以安心。
若本次协议聚焦于最容易妥协的部分,可能为川普明年初访中铺路,届时部分棘手议题才有望被讨论。就算仅是短暂歇火,双方也未必吃亏。中国可趁机培训人力以落实新稀土规范,而美国则可准备针对反击中国的其他措施,例如限制飞机零件或晶片设计先进软体流向中国。
过去经验显示,这两个互不信任的超级大国即使谈成协议,往往难以持久。今年已有多个暂时休战破裂。双方上一次达成的大型协议,是2020年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近期,美国贸易代表署已宣布对中国「疑似未履行」该协议启动调查。这一切都让各界对美中涵盖最棘手议题的新协议不敢乐观。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