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数位发展部与乌克兰资讯科技协会于4日共同举办「WINWIN会议2025」,聚焦军工、医疗科技、人工智慧与半导体等14项领域,期盼借此推动科技创新与基础建设,吸引更多国际投资。

乌克兰数位发展部(Ministry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当天宣布,将与辉达共同推动多项合作计划,建立乌克兰的AI生态系,应用于公私部门。辉达中、东欧企业总监西奥达(Roman Sioda)透过视讯参与表示,这项合作将「推动乌克兰成为AI优先国家」,并强调此举可强化乌克兰的「AI主权」(AI sovereignty)与技术韧性。

西奥达指出,AI应用将有助于重塑政府与民众关系,打造更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

乌克兰第一副总理顾问、前数位发展部副部长尤南(Valeriya Ionan)指出,政府、企业、学界与国际组织将携手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形成系统性方案,全面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乌克兰是全球首个在全国性的政府电子平台中导入AI功能的国家。官方现有「Diia App」,民众可透过应用程式取得身分证、驾照并缴纳罚款,未来将升级为「Diia.AI」。近年来,各国陆续推行「AI主权」概念,借由本地开发AI技术,结合语言、文化与法律制度,打造符合国情的系统,以确保技术与数据安全。

此外,会议也聚焦乌克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方向。乌国政府于去年底核定「乌克兰2030年全球创新策略」(Ukraine Global Innovation Strategy Until 2030,又称WINWIN策略),其中计划在2025至2027年间启动晶片生产,以回应欧盟推动的430亿欧元(约新台币1.5兆元)晶片法案。乌方目标是引入欧洲市场生产链,预估建构产业至少需投入10亿美元(约新台币308亿元)。

美商Silvaco的高级研发总监古鲁达诺夫(Olexander Grudanov)指出,苏联时期约有4成微电子零件在乌克兰生产,乌国具历史基础与技术优势。他建议,乌方可先兴建地底「洁净室」(clean room)以进行小规模晶片制造,预计用两年时间完成硬体工程,第3年可展开试产,第4年即可量产军工及电子战等专用晶片,先满足国内需求,再逐步扩大出口。

乌克兰半导体协会(National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 of Ukraine)主席阿斯塔霍夫(Evgeniy Astakhov)表示,乌国需建立完整产业链,从矿产提炼、研发到人才培育与设立育成中心同步推进。虽然目前相关企业仅约10家,但随全球供应链重组与区域自给趋势兴起,乌克兰可凭军工产业优势及资讯科技人才,吸引外资合作,提升整体可行性。

基辅经济学院(Kyiv School of Economics)学术主任科罗特基伊(Ievgen Korotkyi)则指出,日本与台湾政府皆投入资源扶植晶片产业,乌克兰政府也应加强补助与投资。

晶片生产与矿产原材料息息相关,乌克兰在俄乌战争前提供全球达一半用于制造半导体的氖。乌克兰经济、环境与农业部副部长佩列利金(Yegor Perelygin)表示,全球仅少数国家拥有制造晶片所需矿物,而乌克兰正具备这些资源。目前中国在市场上以低价策略取得优势,乌方应透过关税及国际合作,强化自身竞争力。

佩列利金提到,乌美「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已宣布针对关键矿产与能源投资1.5亿美元(约新台币45亿元),目前约有10至15个项目正待行政审批。他预期,乌克兰明年将重启停滞多年的地质勘探,并对潜在矿区展开更深入分析。(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40年政坛传奇落幕!台湾之友民主党前议长裴洛西 宣布不再竞选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