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署表示,今、明(15日、16日)两天台湾各地及澎湖、金门、马祖大多为晴到多云,仅东半部地区及恒春半岛有零星短暂阵雨,午后大台北地区及各地山区有局部短暂雷阵雨。
中央大学大气科学系兼任副教授吴德荣今天在「气象应用推广基金会」的「泄天机教室」发文表示,今各地区晴朗,午后云量略增、东半部及山区偶有局部短暂降雨的机率。各地气温偏高,中午前后紫外线强、要注意防晒、防中暑。各地区气温为:北部20至34℃、中部19至35℃、南部21至36℃、东部21至35℃。
最新欧洲模式模拟显示,明日至下周六(16至24日)滞留锋在东海至华中一带南北徘徊,台湾在其南方的暖气团内,各地大都晴时多云,白天「热如炎夏」(最高气温达36℃,下周还会再高一些),应注意防晒、防中暑;东半部及山区午后偶有局部短暂降雨的机率。明日、周六(16、17日)环境水气稍增,东半部及山区午后降雨范围稍扩大。下周四(22日)滞留锋稍靠近,不稳定度稍提高,但午后局部短暂降雨的型态、改变并不大。
吴德荣指出,最新欧洲模式模拟,下周六(24日)锋面还在东海,台湾仍在其南方的暖气团内;美国模式模拟则调整为,锋面还在华南;两者型态不同,但皆未影响台湾。故第3波「梅雨季」锋面何时影响?未来10天机率不大,还得继续观察。
林得恩在「林老师气象站」脸书粉专发文指出,今年迄今,还没「入梅」!每年5、6月是梅雨季,什么「入梅」?过去气象署并没有特别去认定,但一般会以「连续4天降雨,且雨量到达某个标准」来做认定。
林得恩解释,若依气候统计及观测经验来看,「入梅」,通常是指每年梅雨锋面开始稳定地影响台湾的时间点,而这样的梅雨锋面常具有滞留锋的重要特征。锋面滞留的位置,就在中国华南至巴士海峡一带,连续几天影响台湾的天气,包含会出现连续性的锋面显著降雨,锋面也常会伴随有雷阵雨及强阵风等剧烈天气现象;此又与午后对流降雨或台风雨的雨型非常不同。因锋面秉性与冷锋不同,所以气温下降不会太明显,但环境湿度则会明显增高。
林得恩表示,依目前气候模式预测资料显示,今年在5月中旬前,还看不到有西南季风进入南海的影子;但若以季内振荡(MJO)的趋势来看,辐合带有机会在5月中、下旬来到印度洋的东部,若此趋势不变,将会带动西南季风在5月下旬进入南海,典型梅雨锋面就有机会在此时出现,也应该是今年「入梅」的较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