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电资硕士网友在论坛发文询问,自己对纯软体兴趣不高,有意转往韧体领域发展,但也考虑继续走AI路线,该如何选择?该篇贴文引发众多前辈热心回应;有人认为若重视生活品质,可选择纯软公司,环境稳定、薪资也不错;也有人鼓励选AI,认为主管多半无法分辨技术对错,发展空间大。
不过,有不少人提醒,AI虽具前景,但门槛高、变化快,若中年失业将面临激烈竞争;相比之下,软韧体则更为扎实,只是产业竞争激烈,且对学经历要求高,可能较难进入。
盘点韧体工程师所具备的职能包括:软韧体程式设计、程式侦错修改与维护、技术文件撰写能力、撰写测试计划及测试报告书、资料通讯与网路应用、软体整合测试以及通讯传输相关软硬体工具应用,整体而言,韧体错误往往难以重现,需具备冷静、有逻辑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韧体技术更新慢、难度高,需要不断学习及累积经验,因此职能含金量极高,不易被取代。
庄雨洁表示,科技业从业人员平均薪资高居产业之冠,不仅起薪优渥,且随著资历累计,员工的分红奖金更惊人观察「韧体工程师」,根据资料库显示,研究所学历入行不到一年的韧体工程师平均薪资6万8400元,待满3-5年后的薪资则可突破8万元大关,薪资成长动能极强。

应景端午节!必胜客开卖「巨型草仔粿」 报税季比萨买1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