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腾透过儿科急诊室临床观察发现,这波新冠有多位婴幼儿染疫,显示许多孩子都是从照顾者或家人身上感染、家庭传播明显,至于再次达小高峰的主因则是由于「人群抗体水平下降」与「变异株自身传播力增强」共同所致,随著多数人感染或接种疫苗后,经过一段时间体内抗体逐渐下降、易感人群增多,使病毒得以再次扩散,而另一方面是此次流行的变异株拥有更强免疫逃脱能力,这也让过往感染或疫苗所建立的免疫防线失去部分保护力。

吴昌腾说明,这一轮疫情主要病毒株是来自XDV变异株分支「NB.1.8.1」,目前在台湾占比达49.1%,其次则依序为XEC(31%)、LP.8.1(10%),这些变异株携带了刺突蛋白上的Q493E与A435S两项特征性突变,使其在感染力与免疫逃脱能力方面皆有所提升;截至今年5月中旬,NB.1.8.1已在亚洲多地快速扩散,包括: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台湾,甚至在美国、加拿大、澳洲与部分欧洲国家也有被发现,显示此变异株明显具备全球扩散潜力。

即便目前并无证据显示NB.1.8.1会引发更严重疾病,但其症状仍与早期新冠病毒相似,包括:咳嗽、发烧、喉咙痛、全身疲倦;至于这波临床重点,吴昌腾提醒第一线医师必须特别关注第一次感染者,毕竟首次感染一就有著重症风险存在,且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与高龄合并慢性疾病之患者,也更应谨慎评估重症风险、及早介入治疗。

其中,对于大多数年轻且健康的确诊者来说,目前仍是以对症治疗为主,例如:退烧药、止咳药等,即可缓解症状,不过针对年长者或本身有慢性疾病之高风险族群,一旦感染则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等)来降低转为重症的可能性,「虽然新变异株的传染力变强,但我们并非毫无对策;目前疫苗虽无法完全预防感染,但仍能有效降低重症与死亡的风险。」

那究竟该如何面对这波疫情?吴昌腾强调,接种建议疫苗与加强剂仍是最基本、也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尤其是高风险族群和65岁以上长者,另良好卫生习惯依然是防疫的基石,包括:在人多密闭场所配戴口罩、勤洗手、生病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特别是婴幼儿与长者)、出现症状时请尽速就医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昆凌90岁爷爷为何这么猛?医师揭关键原因 2图对照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