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死亡创新低 高龄者反增5.2%

交通部近日公布最新交通事故数据,统计今年1至5月整体死亡人数为1154人,比去年同期减少47人,创下2019年来新低纪录。但这次公布数据中,高龄者死亡却达507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5人,幅度增长高达5.2%。

从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道安总动员」网页公开资料来看,全台交通事故30日死亡人数从去年12月达270人创近1年最高纪录后,虽有缓步下降,但今年统计每月仍约230人因交通事故而死亡。

观察今年1至5月各年龄交通事故死亡数,占最大年龄区间的25至64岁成年人达518人,但65岁以上的高龄者也达到507人,两者加起来就接近整体死亡数9成了!相较高龄者、成年人今年平均每个月交通事故人数破百人,少年、儿童则为每月个位数,以及18至24岁年轻人每月约19人,都显示出极大差距。

统计今年1至5月整体死亡人数为1154人。翻摄自交道安总动员网站
统计今年1至5月整体死亡人数为1154人。翻摄自交道安总动员网站
交通部日前公布最新交通事故数据。交通部提供
交通部日前公布最新交通事故数据。交通部提供

2025年迈入超高龄 三峡车祸引爆改革

目前已经进入高龄化社会的台湾,国家发展委员会预计2025年全台高龄人口就将超过20%迈向超高龄社会,因此近年高龄族群议题也更受关注。今年5月中发生三峡3死车祸惨剧后,同月又出现高龄驾驶肇事车祸,下车时竟由看护搀扶坐上轮椅的情况引发热议,后续各县市都有高龄驾驶意外不断传出,促使交通部修正道交规则52-2条,将换照年龄下修至70岁,并加严认知功能测验等措施,预计明年实施上路。

但高龄交通事故原因不只汽车驾驶,还有机车及行人(含代步)等,且因国人多数以机车代步,今年1至5月高龄因机车死亡数就达308人,已超过整体占比6成。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长吴东凌表示,高龄者发生交通事故后受伤常较严重,且高龄者死亡以机车事故为主,当事人肇事比率达58%,其中以恍神、心不在焉等原因居多,另部分高龄者因身体退化,长期服用药物的副作用也都有影响。对此,近期交通部将会启动「路老师专案」,对高龄者进行交通安全宣讲。

今年5月中发生三峡3死车祸惨剧后,高龄道安议题引起关注。翻摄画面
今年5月中发生三峡3死车祸惨剧后,高龄道安议题引起关注。翻摄画面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长吴东凌表示,高龄者交通死亡以机车事故为主,当事人肇事比率达58%。交通部提供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长吴东凌表示,高龄者交通死亡以机车事故为主,当事人肇事比率达58%。交通部提供

高龄事故不只驾驶!行人上路已充满挑战

中华民国老人福利推动联盟秘书长张淑卿表示,高龄者交通事故不只驾驶,行人事故也很频繁,如高龄者早晚因运动等需求出门时就常遭追撞,且部分县市仍没有行人专用道,高龄者过马路常因路宽及秒差问题,往往一个红绿灯的时间都来不及通过。

张淑卿指出,台湾进入高龄化社会应要有适当的交通载具来符合民众需求,许多偏乡从住家走到公车站牌就须一小时以上,且全台不少县市公车班距不足,更没有足够的「低底盘」公车,导致高龄者常在搭公车时出意外。再者,就连双铁轮椅空间也不足,张淑卿就举例,曾有全国联谊会举办时,因高铁每列车仅4个轮椅空间,导致一行人须分批搭好几次车才能到达,更别说台铁月台与列车的高低差,不少高龄轮椅族须站务员协助上车,当人力不足时便会造成无法乘车的困境,种种现况都显示出各交通载具都只是象征性改善,根本不足以应对接下来台湾将进入超高龄化社会的挑战。

全台部分县市公车班距不足,更没有足够的「低底盘」公车,导致高龄者常在搭公车时出意外。示意图,台中市府提供
全台部分县市公车班距不足,更没有足够的「低底盘」公车,导致高龄者常在搭公车时出意外。示意图,台中市府提供
高铁每列车仅4个轮椅空间,导致高龄轮椅族一行人须分批搭好几次车。翻摄自交通部网站
高铁每列车仅4个轮椅空间,导致高龄轮椅族一行人须分批搭好几次车。翻摄自交通部网站
不少高龄轮椅族须协助才能搭上大众交通工具。示意图,
庄宗达摄
不少高龄轮椅族须协助才能搭上大众交通工具。示意图, 庄宗达摄

不能剥夺高龄社会参与!不活化驾照须回收

张淑卿直言,总不能叫高龄者整天只待在家里不出门,如果剥夺他们的社会参与反而更不利于身心健康。近期高龄驾驶出现无照上路、驾照过期等议题,张淑卿则举例,如欧美有高龄驾驶辅助措施,日本针对高龄驾驶也有像新手驾驶般的警示标志可辨识,如果交通部要实施换照年龄下修至70岁,相关的换照及健检费用也要有所配套,不要让高龄者觉得被国家强迫花费。

此外,张淑卿也建议,交通部须针对现有不活化的驾照进行管理,很多高龄者可能已长年不开车,甚至不少初学者考取驾照后从未上路过,这些驾照要如何有诱因回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在交通部只聚焦于高龄换照仍不够周全。同时,对于需要搭乘大众交通的高龄者,目前全台幸福巴士、幸福小黄的覆盖率仍不够高,许多非双北地区民众连久久一次就医都成问题,如何完善大众工具路网也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之一。

老人福利推动联盟指出,如果剥夺高龄者社会参与反而更不利于身心健康。示意图,庄宗达摄
老人福利推动联盟指出,如果剥夺高龄者社会参与反而更不利于身心健康。示意图,庄宗达摄

公部门陷入表面数据 没有以人来思考

陈宏益表示,台湾交通安全协会主张道路须「和谐运行」、「平权使用」两大原则,观察历来与交通部的讨论往往陷入表面数据的想法,公部门常举例「3E政策」,指透过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及执法(Enforcement)来改善道安,但却仅常用执法方式而已,包含定点测速、提高罚单金额等做法,仍持续让交通事故伤亡不断增加。

目前全台现有的交通环境设计没有以人来思考,如台1线等处道路紧邻民宅,民众一出门根本没有人行道可通行,当然容易发生意外了!同时,各县市交通建设差距大,双北有发达的捷运系统可搭乘,但如中南部多地仅长辈、小孩留在原乡,他们只能自行开车或骑车来处理生活需求,若是过度限制高龄驾驶、也不适度降低考照年龄实属剥夺人民移动选择的不适当行政作为。

台湾交通安全协会指出,公部门常陷入表面数据想法,没有以人来思考。庄宗达摄
台湾交通安全协会指出,公部门常陷入表面数据想法,没有以人来思考。庄宗达摄

借镜日本零事故成绩 台法规仍处「戒严」

刚从日本考察两周返台的陈宏益点出,已经进入高龄化的日本,在70年代最高曾出现一年交通事故死亡1万6756人的纪录,但2021年4月却创下单日全国零交通事故的成绩。这次赴日,观察到日本各地盛行可以合法挂车辆号牌的代步电动滑板车,但在台湾目前仍被定为运动用具而无法行驶于一般道路,与实际交通需求的现况已有不小差距,坦言台湾交通法规还处于「戒严」时代,仍未跟上世界趋势。

陈宏益也建议,交通部应与内政部资源多加整合,大部分交通现况只有当地警察最清楚,知道哪个地方常发生车祸、行人问题等可以立即回报,目前交通部制定各项交通政策似乎难以第一线使用者角度:思考,因此往往产生让民众觉得不够到位的交通措施。

台湾交通安全协会建议,交通部应与内政部资源多加整合,大部分交通现况只有当地警察最清楚。翻摄画面
台湾交通安全协会建议,交通部应与内政部资源多加整合,大部分交通现况只有当地警察最清楚。翻摄画面
延伸閱讀:又是高龄驾驶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网上满满加热烟广告 拒烟团体怒吼吁政府「紧急命令暂缓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