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登嵙老师分享,处暑天气炎热,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偏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也是热燥的开始,比夏天的干燥还要明显,因此常会感到既热又干燥,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鼻喉咙干燥,干咳无痰,发热等症状。天高气爽中,也含有秋杀之气,天气逐渐转成「昼热夜凉」型态,养生聚焦于「留意昼热夜凉」与「持续抗秋躁」。

他表示2025年「处暑」这半个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属鼠、龙、蛇、猴,不宜参加刺激性或危险性的运动,多主意外之灾,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须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险性的运动,以免乐极生悲,提高警惕,有备无患。小感冒、小病痛会特别明显,一些病痛在所难免。

食衣住行育乐探讨「处暑」开运养生与禁忌:

一、 食
这个季节仍有暑气,脾胃功能还是比较弱,不适合吃过于油腻的食物,由于处暑也有燥的特点,过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会伤及肺气,肺气旺则会伤肝,所以处暑时节的饮食应该少辛多酸,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中医理论里,处暑需益肾养肝,润肺养胃,清热交神,食材的运用如下:枸杞、红枣、甲鱼,能益肾养肝;梨、蜂蜜、海带、海蜇、黄瓜,可润肺养胃;莲子、百合、银耳、芹菜,助清热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还需要多喝温开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伤肺,多吃当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

二、 衣
处暑到了以后,天气就会逐渐变凉,要从防暑降温慢慢转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脐的保暖,因为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没有脂肪组织,更容易被寒气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护好肚脐,别再穿露脐装。

三、 住
寒气一旦从肚脐侵入到身体里面以后,如果寒气直冲肠胃,则可能发生腹痛、腹泻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呕吐,如果寒气大量积累在小腹部位的话,则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出现问题,在晚上气温比较低的时候,要记得给自己的腰腹部盖上被子或小毯子。温差大易感冒,家里的冷气温度设定不能太低,应适时调整,进出室内外温差过大,忽冷忽热,易引发感冒,而过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发作,身体体质偏燥热的人,容易出现肌肤、鼻腔、口舌干燥、便秘等症状。

四、 行
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让身体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阴虚火旺,能强健益气。早睡可以收敛阴气,早起可以舒展阳气。若经常熬夜,体内的阳气损耗就变多,秋季是需要收敛阳气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还应该坚持午休,让睡眠更加充足一些。

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子时:晚上23至01点,午时:中午11至13点),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复。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即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才符合养生学的观点。

五、 育
进行轻缓运动,适量运动本是好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但如果过量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反而是伤身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本该收敛阳气了,过量运动却会消耗阳气。

六、 乐
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情绪容易起伏,要保持快乐心情,这样精神心绪都稳定,得以开心、用心,神清气爽好运自然来。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他食物中毒严重到住院12天 大病初愈「像被拖去另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