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市大园区许厝港湿地,被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评为重要野鸟栖地。拥有潮间带、防风林、鱼塭、水田的湿地,是候鸟大规模南迁的中途休息站,现有鸟种已超过200种,约占全台560种的41%。群鸟在此觅食、休憩。许厝港湿地不只是桃园最佳的野鸟栖息环境之一,也是认识潮间带生态之美的自然教室;台湾芦竹、朴树、马鞍藤、羊蹄上百种植物,与泽蛙、黑眶蟾蜍等两栖类,以及台湾特有种生物皆可在此发现。

长期在许厝港湿地观察鸟类生态鸟友徐瑞芳指出,一只在台湾列入不普遍的冬候鸟及过境鸟,脚上系有「04236602」编号的三趾滨鹬,自2022起至今年8至9月份已连续4年准时地出现在许厝港同一片藻礁沙滩,可说是相当难得。
经徐瑞芳深入追查发现,这只三趾滨鹬脚上系的橘色(LBJ)足旗系澳洲VWSG团队于2022年间在澳洲维多利亚省系放的,此举也显示,在全世界候鸟的迁徙路线上,台湾也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

鸟友黄蜀婷指出,使用足旗(脚环或脚旗)主要是为了鸟类研究和保育工作,透过在脚上装设不同颜色的足旗,研究人员可以辨识特定鸟类个体,追踪其迁徙路线、停栖地点、停留时间、寿命及繁殖情况等资讯,进而了解鸟类的习性,协助制定更有效的保育策略

黄蜀婷表示,三趾滨鹬常与其它种岸鸟混栖,成小群活动;并沿著潮水线奔跑觅食,飞行时发出微弱「可哩、可哩」声。取食策略在沙滩或泥滩上快速的探索、啄食,以触觉、嗅觉及味觉感应猎物。摄食螺贝、虾蟹、沙蚕及昆虫。
黄蜀婷说,三趾滨鹬在台湾是不普遍的冬候鸟及过境鸟,每年9月至翌年5月出现于海岸潮间带,以4月及10月过境期最为常见。一般鸟类是4根脚趾,但三趾滨鹬只有3根,很适合在沙滩上奔跑迈开小短腿、沿著海浪奔跑觅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