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金大比拚

重阳节将至,各县市敬老金的金额出炉!六都之中,满65岁长者以桃园市最「大方」,可领2500元,台中市以2000元居次;发放1500元的县市最多,包括台北市、新北市与高雄市;台南则仅1000元,居六都之末。

在六都之外,新竹县最豪气,65岁以上符合排富资格的长辈可领1万元,拿下全台冠军;澎湖县则以5000元居次,接下来是基隆市、嘉义县、嘉义市各3000元。相较之下,台东县仅500元、花莲县600元垫底;而宜兰、屏东须满90岁才有敬老金,金门县更未设计发放政策。

此外,各地还针对高龄长者祭出「活越老、拿越多」的大礼包。以99岁至百岁以上长者为例,新北市、宜兰县、桃园市最大方,一次发2万元;澎湖县紧追在后,提供1万5000元;云林县、嘉义市则各有1万2000元;至于最普遍的发放金额则落在1万元,包括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10个县市。

敬老金政策因地制宜,各县市发放金额与资格,依县市政府公告为主。《壹苹新闻网》制图
敬老金政策因地制宜,各县市发放金额与资格,依县市政府公告为主。《壹苹新闻网》制图
各县市敬老金发放金额与资格对照,一览全台差异。《壹苹新闻网》制图
各县市敬老金发放金额与资格对照,一览全台差异。《壹苹新闻网》制图
各县市敬老金领取资格与门槛一次看。《壹苹新闻网》制图
各县市敬老金领取资格与门槛一次看。《壹苹新闻网》制图

38年的「红包文化」一路加码

至于重阳节为何会有敬老金,则要回到节日的文化意涵。重阳节因「九九」谐音有「长久」之意,被视为「敬老节」,过去在这一天,长辈常会收到红包、金牌或金锁,地方首长也借此机会表达对长者的敬意。

各县市的敬老金属于地方自行规划的政策,发放金额依地方财政状况而异。最早的纪录可追溯至1987年,时任官派台北市长的国民党籍许水德,决定于重阳节发放1000元敬老金给70岁以上市民;1994年,民进党籍新竹县长范振宗则开启「豪洒」模式,每月发给65岁以上市民5000元,社福支出瞬间暴增,一度面临发放延宕的窘境。

范振宗的政策,后来由陈水扁在1994年担任台北市长时跟进推动,各地也相继效仿;其后,陈水扁竞选总统时更提出「每月3000元敬老津贴」的选举支票,被认为是国民年金制度的雏形之一。直至今日,重阳敬老金依旧是县市首长选举时最常被加码的重要政见。

前新竹县长范振宗(右)1994年推动每月5000元敬老金政策。翻摄新竹县政府网站
前新竹县长范振宗(右)1994年推动每月5000元敬老金政策。翻摄新竹县政府网站
陈水扁任台北市长时继续发放敬老金,并在总统大选提出长者津贴政见。资料照片
陈水扁任台北市长时继续发放敬老金,并在总统大选提出长者津贴政见。资料照片

狂烧68.85亿元讨欢心

和1987年情况不同,如今随著世代观念转变,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根据内政部人口资料,截至2025年8月,全台65岁以上年长者已达460万711人、14县市迈入超高龄社会,另有5县市65岁以上人口达19%,成为超高龄「预备役」。

《壹苹新闻网》依各地最低级距与老年人口推估,今年全台敬老金支出至少需68.85亿元,未来金额只会不断攀升,对地方财政形成沉重压力。

台湾在2025年将迈入超高龄社会。国发会提供
台湾在2025年将迈入超高龄社会。国发会提供
依各县市最低级距与老年人口推估,今年全台敬老金至少需支出68.85亿元。《壹苹新闻网》制图
依各县市最低级距与老年人口推估,今年全台敬老金至少需支出68.85亿元。《壹苹新闻网》制图

面对庞大财政负担,各地敬老金却不减反增,去年台南市百岁加码1万元,今年台北市满85岁长者从1500元翻倍至3000元,宛如新年红包大比拼,这种现象与敬老金早已被视为「选举支票」密不可分,也使县市首长陷入「易发难收」的困境。

以台北市为例,前市长柯文哲曾大幅缩减领取资格,一度引发骂声,至现任市长蒋万安上任后,则兑现选举承诺,不仅恢复发放,还大方加码。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引起选民不满的究竟来自「没钱可拿」,还是忧心「钱被乱花」。

台北市长蒋万安加码重阳敬老金。北市府提供
台北市长蒋万安加码重阳敬老金。北市府提供

发钱只是「短视」的有感政策

68.85亿元该怎么花?长照政策研究者伊佳奇受访指出,发现金虽「有感」,却是短视的政策选择;若能将预算转为「运动券」、「饮食健康券」,并结合诱因机制,才真正能延缓退化,减少家庭与社会的长照负担。

他表示,政策思考的前提在于高龄者人口持续增加,而健康是他们最重要的资产,若失去健康,不仅造成家庭财务压力,还需要增加人力照护,进一步耗费社会资源。

长者都很期待每年发放的重阳敬老礼金。社会局提供
长者都很期待每年发放的重阳敬老礼金。社会局提供
正视优质长照才是真正照顾高龄长者。资料照片
正视优质长照才是真正照顾高龄长者。资料照片

伊佳奇指出,与其直接发放敬老金,不如透过既有运动中心,搭配民间健身房,发放高龄者专属的「运动消费券」。老人家手中有券,就会思考「去用」或「不用」,而政府再设计配套,例如完成每日运动打卡即可参加摸彩,再加发饮食健康券等,才能引导长者养成良好习惯。

政策不是单纯发钱,而是要设计诱因,带领高龄者走向健康生活方式。他强调,饮食与运动同样重要,例如推广地中海型或麦得饮食,政府可透过地方卫生局及联合医院营养师发放「营养健康券」,提供营养咨询与饮食课程,协助长者改善三高等慢性病问题。

敬老金虽「有感」,但专家提醒支出庞大,应转为运动、饮食等健康诱因。示意图/资料照片
敬老金虽「有感」,但专家提醒支出庞大,应转为运动、饮食等健康诱因。示意图/资料照片
选举候选人经常端出敬老金政见,成为最有感的「选举支票」。示意图/邱筠媜摄
选举候选人经常端出敬老金政见,成为最有感的「选举支票」。示意图/邱筠媜摄

​发钱相对简单 正确政策才能长久

伊佳奇直言,这样的政策规划需跨局处协调、设计诱因并落实执行,过程比发现金辛苦许多,但对政府与社会而言「才是真正有意义、看得到功效」;相较之下,政治人物偏好一次性发钱,是因为能立即让民众「有感」,却难以解决长远问题。

不过,对于专家建议将敬老金转作健康券等经费,台北市社会局回应,今年加码发放的重阳敬老金,主要在于弘扬敬老精神,鼓励长辈「乐生、乐活、慢老」。​而且北市​在社区照顾关怀点、敬老卡甚至​长照方面,​都有相关补助​与运用,北市​会持续达成「充分高龄友善​」的幸福城市。

高龄人口持续增加,如何兼顾健康与长照成为政策挑战。资料照片
高龄人口持续增加,如何兼顾健康与长照成为政策挑战。资料照片
重阳敬老与其发掉庞大现金,专家认为应该用在长照上才更有意义。资料照片
重阳敬老与其发掉庞大现金,专家认为应该用在长照上才更有意义。资料照片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桦加沙台风恐酿「溢流」灾情!全台公路8处预警性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