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报(The Guardian)以「健身迷、僧侣与退休人士:数千人涌入台湾小镇协助灾后清淤」(Gym bros, monks, retirees: thousands descend on Taiwan town to clean up after devastating flood)为题,描绘大批志工抵达光复火车站时,现场群众高喊「加油」的景象。
被称为「铲子超人」的志工大举来到光复乡,尽管桦加沙台风已经远离,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导致大量泥水淹没当地的冲击仍存。
卫报记者戴维森(Helen Davidson)写道,台风侵袭数日后,搜救行动已近尾声,天气也有所好转,但路上仍覆盖厚重淤泥,烈阳晒得泥浆发臭,部分泥巴干涸后化成微尘,在光复火车站附近的空中飘散。有人对著群众喊叫,指挥志工分类物资,或分组前往当地民众家里帮忙。
尽管环境艰苦,人们仍在欢笑并互相打气。多数志工是来自外地,光9月27日就有3万多人搭火车抵达当地,小镇人数顿时暴增成平时的4倍。火车额外加开10班次列车,当地后设置交通管制以因应人潮。
一些志工来此是因为看到受灾居民在社群媒体发布的求助讯息,有些人则直接到亲朋好友的家里帮忙,许多人甚至带著铲子四处走动,主动寻找需要协助清淤的民众。
慈济基金会副执行长刘效成提到,许多志工就是想来帮忙尽一份心力。慈济也在当地提供援助。
卫报记者观察到,这些志工都是出于善意前来,多数也非常有帮助,但灾区现场难免陷入混乱。在好几处十字路口,成群志工在满覆淤泥跟残砖破瓦的街道行走,汽车、机车和小型挖土机得小心避开他们。
一名消防员说道:「如果管理不当,恐怕会影响那些真正想执行救援工作的人,也可能拖慢救灾进度。」不过此人补充道,目前状况不算太糟。
志工深受光复乡民众欢迎。当地居民王伟昌(Wang Wei-chang,音译)正清理父母家最后一些泥巴,他说若非志工伸援,他们一家现在仍得坐在泥巴中。
到了29日下午,大部分志工准备离开以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数千人蹒跚走回火车站,居民高喊「加油」跟「谢谢」,有人设置水桶和水管为这群「铲子超人」清洗雨鞋,也有人分发食物与啤酒。
卫报记者总结,尽管光复乡的灾情很快便淡出国际新闻版面,但台湾社群媒体上仍充满进行清理工作的画面。有人为其他想要协助光复乡重建的人提供建议,有人写歌纪念,许多人更盼在灾后分享一些希望。(中央社)
火線話題 | 铲子超人救花莲
這篇報導屬於「 铲子超人救花莲 」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