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谕昨晚在脸书发文表示,宁静车厢的争议不只是噪音问题,而是反映台湾对于育儿和孩子的包容度非常低。她今年有次出国时,飞机座位旁一名乘客因为不满机上有小婴儿「咿咿啊啊」声音太吵,因此不断地叹气、碎念、掉东西,发出的声音可能比婴儿大10倍,造成的困扰心那个婴儿还多。

王婉谕认为,问题不是「孩子太吵」,而是社会太容易放大孩子的声音。不会表达又弱小的孩子,特别容易变成替罪羔羊。

她回忆在小灯泡快2岁时出国,去程一切顺利,但回程时女儿从上飞机开始哭,一路哭到下飞机,她试了各种能想到的方式安抚都没用,「那一刻我真的很无助,也能感受到他一定更无助。他应该哪里不舒服,只是还不会说,而我也只能在那里,抱著他一起撑过去。」

王婉谕知道当时其他乘客受到哭声影响,但那天她的遭遇很温暖,空服员请我到备餐室安抚孩子,给我们一点空间;乘客没有白眼、没有抱怨;大家用一种默默的理解,让那趟旅程没有变成噩梦。「那次经验让我深刻感受到:有时候,我们只需要一点同理,就能松一口气。」

「高铁推出『宁静车厢』或许立意良善,但当它变成『限制带孩子的家长』的名义,甚至出现『先道歉、再上车』的氛围时,就已经偏离了初衷。」王婉谕表示,解决少子化的关键,不在于发多少补助,而是这个社会「愿不愿意一起养小孩,愿不愿意让养小孩的环境稍微友善一点。」如果社会不友善,带孩子出门压力爆表,「生孩子」根本自讨苦吃,那少子化怎么可能解决?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网传灾区7岁女败血症离世 假的!堰塞湖溢流前她就在抖音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