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长期针对各类化学物质与环境因子进行致癌性评估,其中多项日常可接触的物质已被列为「确定致癌物」。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饮食、空气与生活环境中,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透过调整习惯与环境管控,仍可显著降低健康风险。

家医科医师李思贤指出,生活中无形存在著许多健康威胁,部分物质已确定具有致癌性,应尽可能避开。他也在社群上整理出六种常见的确定致癌物,提醒民众提高警觉、从日常细节做起,避免长期暴露造成伤害。

1.黄曲毒素
主要来自受潮或过期的花生、玉米、坚果,是最强的天然肝癌致癌物之一。保持干燥、避免食用发霉食品,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医师表示,自己平时也不吃花生。

2.苯
存在于香烟烟雾、汽车废气、油漆与溶剂中,长期吸入会损伤骨髓,并提高白血病与淋巴癌风险。避免在密闭环境中吸入烟雾、保持空气流通是关键。

3.甲醛
常见于新装潢家具、黏著剂与香烟烟雾,长期吸入可能导致鼻咽癌与白血病。建议装修后充分通风,并选用低甲醛建材与家具,以减少暴露风险。

4.多环芳香烃
这类物质产生于炭烤焦黑食物、香烟与车辆废气中,可导致肺癌与皮肤癌。烤肉时应避免食物焦黑、减少烟熏,是日常防癌的重要习惯。

5.乙醛
包括酒精代谢与香烟烟雾,容易造成口腔癌与食道癌。脸红体质者饮酒后乙醛累积速度快,应注意饮酒量。

6.丙烯醯胺
出现在炸薯条、饼干、烤面包与咖啡中,高温烹调会生成此物质,与肾癌及子宫内膜癌有关。少吃焦脆食物、改采低温烹调更安全。

乙醛是目前已确定的致癌物,脸红体质者饮酒后乙醛累积速度更快。示意图
乙醛是目前已确定的致癌物,脸红体质者饮酒后乙醛累积速度更快。示意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非洲猪瘟检体竟「宅配」 医检师痛批:若爆僵尸病毒「第一个远离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