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铭指出,2025年发表在《Biomolecules and Biomedicine》的一篇综论文章说明,糖尿病其实从细胞能量出问题就已经开始,「粒线体功能失调、活性氧暴增,以及血糖代谢异常」,这三大核心,彼此形成了一种像三角螺旋一样的恶性循环。而我们身体表现出来的「容易累、容易胀、容易烦」,其实早就是一种警讯。

他说,粒线体是细胞里的发电机,正常运作时能帮助产生能量,支持大脑、肌肉、心脏等高能耗器官维持正常功能。但当长期处在高糖、过度营养或慢性发炎的环境中,这些粒线体会渐渐失去活力。研究发现,粒线体会失去原本的融合修补机制,变得破碎、无法有效产能,而且会大量制造出活性氧这种自由基,进一步损害细胞DNA与蛋白质。

张家铭续指,当粒线体能量不足与活性氧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先出现一连串「看似微小、但其实很关键」的生活症状:餐后想睡、脑雾、思绪不清;体力差、运动恢复慢、肌肉流失快;容易便秘、腹胀、排便气味改变,伤口愈合变慢、皮肤干痒、免疫力变差,视力容易模糊或夜间看东西吃力,以及情绪起伏大、容易焦躁或忧郁。

他认为,这些表现,就像细胞在轻声提醒「我快没电了,快帮帮我」。但过去大家往往只看血糖指数,而忽略了这些微妙但具指标意义的生活讯号。

根据研究结果,张家铭建议,第一,限制热量,或是每天保留12小时不进食的空窗期,让细胞有时间回收损坏粒线体。第二,每天15分钟快走、爬楼梯、原地踏步,只要让身体温度上升,就能启动粒线体生合成、活化代谢酵素。这些都能实质提升身体的能量状态。第三,饭后慢走15分钟,就像帮忙「关掉工厂里过热的马达」,避免代谢过载。

第四,挑对营养,补对方向,张家铭说明,不是所有抗氧化剂都能进入粒线体。若有营养补充习惯,可考虑:辅酶Q10、维生素B群、绿茶多酚、蓝莓、深绿蔬菜等天然抗氧化来源。第五,睡前少滑手机、少吃甜食与油炸,补点镁,有助入睡,也等于帮粒线体「关灯休息」。

张家铭强调,糖尿病不是从血糖高那天才开始的,是从身体里的「粒线体先失衡」那一刻就默默开始了,早点理解细胞正在累、粒线体正在撑,就有机会,从日常生活里,重新点燃细胞的能量。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活猪禁运禁宰延至11/6要「清零」 明二次访视全台5441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