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由法律学者林春元与环境律师蔡雅滢联手创作,林春元表示:「小时候,我们往往不假思索地相信大人说的话都是对的;长大后,在工作上又常被期待自己说的话都是对的。但在现实社会,只要立场不同,就很容易被视为错的。」他希望作品凸显威权时期对言论自由的控制,也期望为当今对立社会提供更多反思与对话的空间。

《园丁的孩子》由艺术工作者方一只创作,她希望透过植物与人的相处拉出故事线索。外来植物看似轻柔却有著极大的破坏力,象征无法轻易根除的威权历史及其恐惧遗绪。方一只表示,根除并无捷径,唯有「时时勤拂拭」慢慢修剪、学会共存。厉害的园丁擅长等待,同时凿掘与修剪,而转型正义的园丁,就是愿意梳理历史、等待真相破土而出的人。

虽然两本绘本以晦暗历史为题,但作者希望以孩子的视角迎向明日,「哭过的眼泪,终究能化为星辰,缀在影子上发光。」这两本绘本不只给儿童看,让孩子理解自由、尊重与等待,也给一般读者看,邀请大人重拾记忆与反思。

《可是》由法律学者林春元(右)与环境律师蔡雅滢(左)联手创作。出版社提供
《可是》由法律学者林春元(右)与环境律师蔡雅滢(左)联手创作。出版社提供
《园丁的孩子》由艺术工作者方一只创作。出版社提供
《园丁的孩子》由艺术工作者方一只创作。出版社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舍弃吴音宁!台肥董座临阵换人 名嘴:卓荣泰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