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太空中心(TASA)透过新闻稿说明,成大航太系「燃烧与推进实验室」协同太空推进研究社首次执行TASA科研火箭研发计划,研制AfterLight 1科研火箭,AfterLight 1计划2024年启动,团队成员近30位学生。
TASA说明,AfterLight 1长度210公分,直径16公分,设计最大射高1公里、载重4公斤。箭身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使用固态燃料并配备有降落伞。任务目的为累积团队发射经验,建立完善工程架构、培养工程伦理,并取得实际飞行数据与模拟结果比对分析。
AfterLight 1计划主持人、成大航太系副主任吴志勇指出,今天清晨配合风速调整火箭发射仰角,从原本规划的80度降为75度,射高从预计最高1公里降为761公尺,原设计于溅落前脱节回收酬载段未启动,但航电系统完整接收到飞行高度、速度、加速度等数据,将结合环境参数回校分析,作为后续火箭任务参考。
成大机械系4年级生、AfterLight 1安全指挥官游钧闳说,两节式火箭原预计飞行至最高点后,鼻锥开启弹出降落伞,并于溅落前脱节,抛弃密度较高的发动机段,使酬载段能更容易浮于海面以利回收,虽然今天脱节设计未完整启动进行验证,但这次火箭研制经验有助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工程能力。
游钧闳分享,AfterLight 1大部分成员来自太空推进研究社,涵盖航太、机械、物理、电机、资讯工程等科系学生,平均每周花6至8小时社团时间准备任务,社团已在规划不同的火箭设计,将持续进行研究。
TASA表示,为培养运载火箭研发人才,持续落实国科会政策,透过委由学研界执行科研火箭计划提升学界研制火箭能力、并进行人才培育。为补足台湾太空产业链中太空运输的缺口,TASA已在国科会政策支持下,启动入轨火箭研制计划。
为使国内学研界有合法安全的火箭发射场域,TASA强调,国科会在屏东旭海设置短期科研探空火箭发射场域,至今已提供11次科研探空火箭发射,包含阳明交大HTTP-3A S2、Asfaloth、SSTO、Asfaloth-2025,淡江大学「淡江一型」、Jessie、Polaris、逢甲大学的SHSR-Aero1、SHSR-Aero2,成功大学两节式混合火箭及今日的AfterLight 1。(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