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应《角头-斗阵欸》电影精神,店外巨型「角头」招牌高悬,如同堂口匾额般不言自威。推开厚重木门,脚下仿旧木地板承载著岁月斑驳,抬头可见以《角头》经典元素半甲刺青纹理为灵感,盘旋交错的黑白漩涡天花。墙面悬挂多幅《角头》经典剧照,在昏黄灯影中层层堆叠经典记忆。吧台长桌以原木交错堆砌,后方整面酒墙列阵。深入包厢座位区,墙面以泼墨笔触勾勒《角头》人物剪影轮廓,将义气江湖的文化记忆凝缩在这方天地。

延续胡同烧肉对肉品品质的坚持,「角头烧肉酒场」严选澳洲牛等优质食材,透过职人手切技艺,以更亲民的价位呈现高水准且不失气派的台式街头盛宴。整体菜色设计灵感来自《角头》电影角色与台湾街头记忆,将人物性格化作菜色灵魂,结合台式日常风味与现代创意手法,翻玩出传统台菜的新风貌。

「角头烧肉酒场」由电影《角头-斗阵欸》官方授权、胡同烧肉团队操刀,将银幕中的血性浪漫化作餐桌上的炙热美味。电影中经典的片段记忆,不仅成为这间烧肉酒场的餐点灵感来源,也贯穿了整体空间设计语汇,不只吃得过瘾,更身历其境。
从沉浸式装潢设计、独家《角头》联名调酒,到融入庶民记忆的经典台味小食,「角头烧肉酒场」每一处细节灵感皆取材自《角头-斗阵欸》所描绘的堂口氛围与熟悉的街头日常。来这里吃饭的人能把自己投进角头宇宙里,不论是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顾家护友的平凡角色,还是在街头打拚却仍守著底线的都市游侠,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角头烧肉酒场」用好酒与好肉,将江湖情义摆上桌,为所有需要宣泄情绪、释放压力的人们,打造一个具道地台式情怀的跨世代全新烧肉场域。

麦克哥雪茄
麦克哥,角头老大KO桑的独子,也是大桥头第三代接班人。穿著讲究、思想新潮、不屑守旧,深信金钱能摆平一切;外表冷静,骨子里却狠劲十足。「麦克哥雪茄」以酥脆外皮包裹鲜甜蟹肉与爆浆鲑鱼卵,咬下瞬间,海味在口中迸发,如同麦克哥西装笔挺外表下掩盖不住的强悍气场。

菜尾汤
源自台湾办桌文化的经典「惜福汤」,本是桌菜结尾的随兴拼凑,但这锅菜尾不将就也不随便,而是精心设计的真情款待。融合十多种食材的精华,熬煮出浓郁汤头,每一口都是台湾办桌盛宴的热闹缩影。

鱿鱼螺肉蒜
在角头世界里,连桌上的汤也讲究排场与气势。这道「鱿鱼螺肉蒜」,是老台湾经典酒家菜的压轴角色。以干鱿鱼、螺肉罐头、蒜苗与芹菜堆叠出老派的豪气与风骨,汤头厚实、滋味浓郁,一碗入喉,尽尝台式街头情与义。

人情义理牛排
「人情义理」不只是匾额上的四个字,而是北馆奉行的处事准则。特选炙烤牛排,铁印「人情义理」四字,上桌时以匾额架承托,正如仁哥办公室悬挂在墙上那块匾额,象征北馆堂口最核心的信条,这不只是装饰,而是一道提醒:在角头的世界里,讲的从来不是规矩,而是人情义理。

槟榔姊妹花
她们不是老大,却比老大更懂街头规则;她们不是狠角色,却知道怎么让每个兄弟笑著掏钱。白麻糬与绿麻糬层层搓合,内馅包裹红豆泥、坚果与葡萄干,口感甜中带硬,像极了她们看似强势、实则柔软的个性,细腻、却有劲道的心思,每一口,都像她们凑在耳边说:「你要吃甜的,还是辣的?」

台湾LV
以琴酒为基底,巧妙融入澄清番茄、芦笋汁与四季春,层层堆叠出台味的独特节奏,再以柠檬的酸与西瓜的甜完美收尾。像极了夏日午后,看著阿嬷拎著菜走过,自己坐在巷口发呆时,那一抹不自觉上扬的嘴角。喝下去,是记忆里市场摊位的青翠气息,是一杯属于台湾感性的香气时尚。

青仔一百
男人的野,工地的魂。灵感来自台湾槟榔摊文化,以高粱的烈劲打底,融合健酪的甜、金桔的酸涩,再用紫苏叶包裹陈皮梅,最后以绿茶收尾,平衡浓烈厚重口感,让这杯既醒脑、又入魂。一口下去,是男人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双天至尊!
外观深黑,彷如天九牌局中弥漫的神秘氛围。「双天至尊!」是阿仁哥在赌桌边的低语。兰姆揉合黑芝麻与「旺来」凤梨,酒体沉稳,却藏不住里头的野性。冬瓜茶与奶洗香蕉牛奶让口感滑顺,像在下注时正旺的好手气;红胡椒点点微辣,如牌桌间难以言明的火花与刺激。

乔代志
这是一桌局。四杯茶,四段沉默的交锋。以琴酒打底,高山乌龙绵延如山系脉络,话语不急不躁,气场却已先行。苦艾酒若有似无,是风险与试探的味道;桧木气息犹如老台面人的身影,安静却锐利,而佛手柑则如开局那杯敬茶──柔和、礼貌、却不失距离。你以为他们在喝茶,其实是在分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