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䶮今现身说法,表示自己也是AI诈骗的受害者,因为自己的「换脸」影片在网路上流传,包含保健品、面霜等20几种产片,听说已经有上千人遭骗。希望民众可以多看165打诈仪表板,减少上当机会,更提醒民众不要贪小便宜,秉持这个信念就不会被骗。
刑事局揭露诈骗集团结合AI影片生成技术,制作假冒公众人物拟真影片行骗的最新态样,呼吁全民提高警觉、强化识诈能力,防范受害。此外,为防范普发现金1万元诈骗,刑事局提醒民众坚守「不点击、不填输、不汇款、不转传」四不原则,一切以官方资讯网站公布内容为准。
网购诈骗案件数最多 「假投资」财损仍是第一名
依据「165打诈仪表板」最新统计,今年10月全国平均每日受理诈骗案件441件,财损新台币1亿9496万元,较去年同期(585件、3亿8966万余元)分别下降25%及50%。诈欺手法受理数前3名分别为网路购物诈骗,占30.29%居首;其次是假投资诈骗,占11.18%;再者是假交友投资诈财诈骗,占8.07%。若以财损金额观察,假投资诈骗仍最严重,占比高达41.09%;其次是假交友投资诈骗,占19.01%;最后是假检警诈骗,占16.96%。
假冒名人诈骗4大样貌 刑事局提醒别上当
1、假冒名人赠书诈骗:诈骗集团以名人赠书、公益回馈或限定赠品作为诱饵,透过脸书等社群广告引流,进而邀请民众加入LINE好友或专属群组,营造「获利截图」与「成功案例」稳定获利假象,随后假称配送商品以诈取个人资料,甚至逐步诱骗民众交付投资资金,最终造成财损。
2、假冒名人推销商品诈骗:歹徒冒用名人肖像、影片或伪造帐号,以「职人监制」、「专业团队」等名义贩售保健食品、减肥产品或其他生活用品,并透过通讯软体持续询问身体状况、提供个别建议等方式建立信任,并以限时优惠、库存紧张等压力促成汇款。消费者除财损外,亦可能因收货来路不明产品而对健康造成风险。
3、假冒名人投资诈骗:诈骗集团假冒财经专家或企业领袖之名义,在社群平台成立投资群组或制作广告、贴文宣称掌握内线消息,佯称高报酬、短期大幅获利,争取信任,再安排专人私讯接洽或至住处面交收取投资款。常见遭冒用之名人包含黄仁勋、谢金河、张忠谋、张国炜等。
4、AI生成影片诈骗:歹徒撷取名人既有影像或语音素材,运用人工智慧合成拟真影片或语音片段,制作看似「本人代言」之短片或直播截图,用以背书商品或投资标的。该类手法结合社群演算法推播,扩散速度快且辨识难度高,易让民众在未查证下产生信任,进而下单或汇款,发现被骗。
普发1万元上路 已有民众遭诈
刑事局统计114年1月至9月,目前已通报下架假冒名人诈骗广告共1万7461则,若民众再发现类似广告,可透过数位发展部「网路诈骗查询通报网」通报下架,共同防堵诈骗讯息。
鉴于政府普发现金1万元政策,已有1位民众遭钓鱼简讯诈骗、2位遭假检警诈骗。其中,刑事局与嘉义警局共同侦破1件假检警诈骗案,逮捕1位车手及1位协助架设网路电话交换机(IPPBX)的犯嫌。另为协助民众快速辨识诈骗手法,在「165打诈仪表板」网站特别设立「普发现金1万元」专区,汇整相关新闻、防诈宣导资讯及警方打诈成效,并即时揭露诈骗集团假借政府名义行骗的最新案例。
全民来打诈 检举奖金最高1000万元
另外,内政部已于114年10月1日公布「防制诈欺犯罪有功人员及检举人奖励办法」,建立更完善的检举奖金制度,鼓励全民共同防诈。凡所检举案件经法院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者,可依基准表先行核发三分之一奖金,待判决确定后再发给余额,最高奖金达新台币1000万元。
检举须于犯罪尚未被发觉前亲自向检察机关或司法警察机关提出并制作检举笔录,且不得匿名、仅陈述自身被害事实或涉及共同犯罪等情形,始得受奖。鼓励民众如有发现诈骗情事可积极检举,若符合法定要件最高可获新台币1000万元奖金。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