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楷表示,兴达电厂3号与4号机未具操作许可,在备转容量尚有8%时仍违法启动,显然不符过去环境部对立法院所称「紧急备用机组需低于6%才能启用」的标准。他在质询时引用前部长薛富盛时期的报告与环保署106年公文,都证明法定基准明确为6%,但环境部长彭启明却改口「环评以及空污法择一遵守即可」,前后矛盾,面对质疑一度语塞无言。
张启楷强调,台湾空气品质问题日益严峻,国人对PM2.5、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等污染物的健康风险高度关注,政府却仍默许台电陆续启动未具操作许可证的老旧火力机组,不仅违背法规,也戳破了「用电无虞」的牛皮。
张启楷说,这不仅是环评与「空污法」之间的制度冲突,更是环境部失职的体现。若环评承诺违反「空污法」第24条,则应依法修正,而非当作替台电违规背书的护身符。如今环境部竟选择闪躲、护航,完全失去作为环境主管机关应有的专业与立场。

在整体空污治理上,张启楷指出,环境部经常以「PM2.5年均值下降」作为政绩,却忽略个别污染源在特定时段与地区对空品造成的急遽冲击。他强调「PM2.5平均值下降,不代表人民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干净的,尤其在老旧火力机组重启、短期内燃煤暴增的情况下,更需要针对个案监控、公开资讯、及时处理。」
张启楷进一步以5月中火机组为例,根据台中市环保局统计,在517「非核家园」前后一天,中火燃煤量暴增1.4万吨,这是确切事实、有数据可查,却被环境部以「整体数值未恶化」推托。他批评「当人民在中南部明显感受到空气变差,环境部却用平均值来蒙混,这种治理逻辑就如同一个医生告诉病人『你体温平均只有37度』,却不理会病灶已经局部发炎烧起来!」
针对污染来源分类,张启楷也指出,政府经常以「交通污染占比高」推诿火力机组的责任,却避谈自身能源政策错误所致。他强调,移动污染源固然要持续控管,但固定污染源尤其是老旧燃煤机组,其突发启动对单一区域空品恶化的影响更大、更立即,应优先处理与透明揭露。
张启楷要求,环境部未来应负起3项责任:第一,立即公布各电厂每日燃煤与燃油使用量,让外界可交叉比对空品变化。第二,对未具操作许可的机组重启情形,厘清法律依据,调查是否违反空污法与环评法的标准依据。第三,检讨环评承诺与「空污法」冲突问题,必要时主动修正,避免法规自相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