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记者会,邱臣远报告自高虹安市长上任以来教育改革与建设的重大进展,包括通学步道优化、校舍整建、数位学习升级、运动设施改善、社区阅读推广、扩校增班与教学设备补助、教职人员福利提升以及设置数位实验高中等八大主轴,全面呈现市府在教育领域的具体成果,展现持续深耕教育、厚植城市竞争力的坚定决心。
邱臣远表示,教育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基石,市府团队上任以来,在教育施政领域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秉持「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从学习环境改善到师资福利强化,全面推动教育升级工程。无论是通学安全、校舍耐震、数位转型、运动设施、阅读资源,抑或是扩校增班与教职人员待遇提升,市府皆以系统性规划与实际行动,逐步落实「新竹好学、安心就学」的承诺,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优质、多元、具竞争力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茁壮。
黄美慧表示,市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展现出公平的态度,不再只集中于市区的学校,而是将目光扩及到过去较容易被忽略的角落。以南华国中为例,过去因地处风景区、学生人数较少,长期缺乏资源支持,像是活动中心没有冷气、音响老旧,学生在简单的舞台上连麦克风都无法稳定使用。在高市长上任后,实地视察学校需求,推动活动中心改善,不仅音响设备更新,也加装了冷气,让孩子们能在自己的校园内举办毕业典礼,真正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与尊严,这也象征著新竹市教育政策的转变与进步。
宋品莹表示,在高市长上任后,倾听家长的心声,推动营养午餐升级,原本虽然免费,但餐点品质普遍被认为不佳,市府因此与家长共同分担费用,改善菜色,让孩子们真正吃得营养又开心,也获得学生们的正面回馈,这样贴近需求、灵活调整的做法,值得肯定。另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学区检讨,新竹市因新建案兴起,人口快速移入,导致原有学区无法满足就学需求,市府也不回避问题,勇于启动检讨,坚持以理性、科学、务实的原则推动改革,展现改革的决心与魄力,真正落实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处表示,在通学步道改善方面,市府总投入超过5.2亿元,推动兼具安全、美感与绿意的步行通学廊道建置,采制度规划与环境改造双轨并进,致力打造让孩子安心上学的友善通学环境,逐步落实健康永续的生活型态。在校园硬体建设方面,市府持续盘点并整建老旧校舍,强化校园耐震结构与公共空间品质,全方位提升学习场域的安全性与机能性,同时鼓励各校结合在地资源发展校园特色,实践教育均质化与多元共融的理念,营造优质且具识别性的校园学习环境。
教育处说明,在数位转型方面,市府积极推动「班班有大屏」、「一师一载具」、「室室有Wi-Fi」等计划,并同步配合教育部「生生用平板」政策,全面升级各校数位教学设备,建构智慧化学习环境,有效提升教与学的效能与竞争力,展现新竹市在科技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数位实验高中」将于今年九月正式开学,首届学生已透过特殊选才及申请入学方式录取48位优秀学子,显示学生对数位科技未来发展的高度关注与热情。为强化产学连结、拓展多元学习资源,市府亦积极促成该校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及晶盛科技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导入大学与产业的专业师资与实作机会,提供学生更贴近实务、接轨未来的学习历程,培育具备跨域思维与实作能力的优质数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