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近日提出 9,495亿元国防预算案(占GDP 3.32%,比2025年成长23%)。翁履中26日在脸书上发文分析,国会生态没有改变,预算案势必在立法院遭遇更多谈判与拉锯。外媒对罢免案多延续「抗中保台牌失效」的论述,甚至形容北京会乐见此结果,却很少检视台湾选民更在意民生议题的现实原因。这反映出驻外媒体长期依附当权派的习性,除非政党轮替已成定局,否则外媒鲜少愿意与现任政府翻脸。

翁屡中认为,然而驻外使节必须即时因应政局,美方的反应尤其迅速。翁履中认为,罢免投票结束后,AIT处长谷立言随即与国防部长顾立雄会晤,之后又与多位国民党立委合影并发文,强调「美国欢迎跨党派展现对国防改革与经费投入的坚定承诺」。这样的安排,显然是要跨越政党界线,确保军费不因朝野角力而受阻。

翁履中强调,美国讯号已经明白到不能再明白:谁能推动国防预算,美国就与谁对话;谁若阻挡,美国就会「好好沟通」。对执政党而言,压力在于必须与在野党协商,否则预算卡关不仅影响防务布局,更会损害国际信誉。对在野党而言,压力更为复杂,若选择强硬抵制,极可能被华府解读为「唱反调」,甚至被贴上「亲中」标签;若选择全面放行,又可能被支持者批评对美让步过度。

他直言,国防开支增加是现实,但若让台湾人民觉得只是「被迫买美国军火」,恐怕引发更多疑美论,更严重的是社会可能陷入无力感,认为不论哪一党都守不住人民的荷包,最后对政治彻底失望。这样的后果将动摇台湾民主的凝聚力。

他强调,川普时代已经清楚揭示,美国对盟友要求就是「国防KPI」,没有折扣的空间。台湾真正的课题不是要不要加军费,而是怎么花,该买哪些装备、补强哪些弱点、如何让钱花得值得。各政党若只是比谁喊得爱国,意义不大,能否提出清楚的战略蓝图,才是争取人民信任的关键。

最后,翁履中总结,美方的压力无法回避,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台湾内部共识。如果人民对政治失去信任,无法凝聚共识,不论未来面对台美关系还是两岸互动,都会因为深层的不信任而更难找到社会能接受的平衡点。

延伸閱讀: 蓝绿激战大罢免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Cheap点破大罢免失败2大原因 「罢团活在泡泡里」一天内就破128万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