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潜舰国造案,郭玺29日表示,黄曙光请辞,代表他百分百跟IDS切割,因为意见不被接受,现任海军司令唐华开心了,因为终于气走黄曙光。

郭玺说,海鲲号潜舰海测延宕,原因出在IPNS整体载台管理系统出问题,战斗系统与鱼雷系统无法整合,系统的讯号无法传给鱼雷管。韩国来了三批工程师,仍然连结失败。

郭玺指出,台船虽然也承造了大武军舰,但水面舰出问题,可以拖回来,潜舰则是攸关数十条人命,所以不敢出海测试。

郭玺也爆料,国防部呈报的7艘后续舰预算为2800余亿元,每艘约350亿元,但现在已经不够用,因为当初请厂商报价为第二至八艘一起报价,后来改为第二、三艘报价,厂商以不符当初MOU,要求重新报价,结果造成成本大爆炸,350亿元只能买原先不到60%的装备,现在只剩加拿大的技协公司协助,请不到其他技协,制造原型舰的人也大多离开了。郭玺还表示,总统赖清德现在也不敢要求再追加40%预算,因为国民党不会答应。

郭玺。资料照
郭玺。资料照

值得一提的是,海军退役上校黄征辉,29日也在梅花新闻网撰文探讨潜舰国造案,他以「黄曙光请辞    海鲲号阴云密布」为题指出,黄曙光于2021年6月退伍,旋即转任国安会有给职咨询委员,享有比照部长的待遇,一旦请辞,官场资源亦随之消失。若非迫于外力,他不应在此时主动请辞。

他指出,海鲲号自2020年11月开工,2023年9月下水,2024年7月港试,依规划应于2025年4月开始海试,却一再延宕到6月17日、6月26日、7月3日,三度出海进行浮航测试。如果一切顺利,接下来要进行「潜航测试」,从潜望镜深度,50公尺,逐渐增加到200公尺。再之后进行操雷射击,这才算完成海试。

然而异常之处在于:依国际造舰惯例,新舰在港试阶段已确认系统与装备正常,海试若有缺点,多为小问题,可在靠泊状态下修复,无须动辄回干坞。但海鲲号却在7月3日结束浮航测试后,竟紧急进入台船干坞,一待就是61天,直到9月2日才出坞。这种情况极为罕见,意味海鲲号所涉工程并非小修小补,而是重大问题。

黄征辉称,但如今,台船总经理已公开承认:9月不可能完成海试。由此看来,即便外行人也应明白:海鲲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黄征辉认为,对从未建造潜舰的台船而言,系统整合能力显然不足,因而必须依赖技协。然而,海鲲号聘雇的两组技协团队──直布罗陀GL公司与韩国SI公司──不仅名不见经传,甚至在2022年1月,韩籍顾问曝露的录音档显示,GL是诈骗集团,SI使用假资料。台船明知被骗,却不敢说出实情。因为一旦说出实话,可能整个案子都会中断。

黄征辉也在文中提了几点建言给台船公司,他坦言潜舰国造走了5年,一路敲锣打鼓,大肆内宣,后续接棒的专案团队不可能「说断就断」。因为没有人能够承担此政治风险。可是,后续又应如何收尾?

第一,是安全优先:没把握以前,绝不可为赶时程而仓促下潜。潜航测试若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第二,是风险控管:海鲲号造价530亿元,交舰前责任全由台船承担。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人命难以估价,单就已投入的金额已超过台船四个股本。第三,是专业协助:必须寻求真正具备潜舰整合经验的国际团队。若实在不可得,当年海龙、海虎潜舰在荷兰建造时,海军曾派专业监造团队,实地学习整合技术。这批人部分仍在国内,经验远胜台船,建议透过海军出面协调,请他们投入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