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长年盘据台湾十大死因之一,根据卫福部统计,113年超过6,000人死于此病,且多为慢性累积、急性恶化后急转直下。台湾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今(4)日公布全台1,240名患者临床普查资料,数字令人震惊——超过六成患者伴随心血管疾病,曾发生急性恶化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高出4.6倍。

国际治疗指引也给出最新警讯。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倡议组织(GOLD)今年首度将「心肺风险」纳入指引,明确指出 COPD恶化不仅是呼吸的危机,更可能是心脏的临界点。换句话说,当你觉得「喘不过气」,心脏可能也正在吃不消。

「预防恶化」成治疗主战场 台湾数据揭高风群像

台湾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理事长陈育民表示,台湾迈入超高龄社会,加上空污、吸烟人口等因素,COPD不仅是慢性病,更是全身性疾病。最新台湾普查数据揭露,症状明显、肺功能差、伴有心血管疾病或曾经急性恶化的患者,再次恶化的风险比一般患者高出8.1倍。

他指出,许多患者会以为「最近比较喘」、「多咳几下没什么」,却忽略了身体正释放风险警讯。一旦恶化、进急诊甚至住加护病房,体力、肺功能和心脏负担很难再回到原本状态,对死亡风险与生活品质影响极大。

健保署:明年起全面强化COPD照护 加码心血管评估

中央健康保险署署长陈亮妤表示,目前全台已有211家医疗院所参与COPD P4P(品质给付改善方案),约2.8万名病人接受长期照护,强调这套制度目标是「让病人不走进急诊」。

为接轨最新国际指引,健保署预计自115年1月起调整方案内容,包括提高照护点数、简化医疗端纪录流程,并在患者恶化时强化心血管风险评估。陈亮妤说,预计将增加投入约2,500万元,鼓励更多院所投入,让更多COPD患者得到连续照护与正确用药管理。

她提醒,有规律看诊、使用吸入剂与接受医疗团队介入的病人,较能避免反复恶化。

医师提「五大抗恶化行动」:戒烟是第一步

台湾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专科医师苏刚正补充,根据普查数据,COPD病人一旦出现恶化,即使半年、一年后,心血管事件风险仍高于稳定患者,因此把第一次恶化挡住最关键。

他指出,临床证据显示,戒烟、规律使用医师处方吸入剂、接种疫苗、肺复原训练和营养介入等策略,能有效降风险。尤其戒烟者中重度恶化风险下降31%,心血管风险也降25%。唯一令人忧心的是,目前仅约15%的病人有参与肺复原,仅4%做过营养评估,但却有四分之一患者体重过低,直接影响生活力与抵抗力。

「COPD不是只靠药,它是一场长期战,需要医疗、运动、营养一起配合。」苏刚正说。

国健署推PUMA自评+戒烟服务 盼COPD退出十大死因

国民健康署署长沈静芬指出,全台已有近3,000家戒烟合约医事机构,涵盖率达99.5%,113年戒烟服务达43万人次。并与医学会合作将 PUMA(肺阻塞自我评估)问卷导入健检与门诊,希望让更多人早一步发现病况、早一步介入。

她强调,台湾已在面对一波隐形慢性病潮,COPD与心血管疾病互为警钟,期待透过政府、专业团队与民众三方努力,让肺阻塞不再是台湾十大死因常客。

一句话提醒:喘,不一定只是肺的事

COPD听起来陌生,但它就在我们身边。那位觉得「只是最近比较累」、「运动有点喘」、甚至戒烟拖了十年的长辈,其实可能就在风险边缘。当喘息、咳痰、气促成为日常,千万不要当成老人病、感冒没好。这不只是肺的呼救,更可能是心脏的求救。

医界呼吁,懂得戒烟、规律用药、接种疫苗、做肺复原、吃得营养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先保肺、再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