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50元内的小额消费,行动支付(46%)首次超越现金(42%),显示「零钱时代」逐渐退场。跨境支付用户比例则从2023年的12%攀升至2024年的19%,其中18至25岁族群的使用率高达36%,成为最积极的消费族群。近六成跨境支付用户曾在日本使用,反映台湾人爱游日韩的旅游习惯与需求。MIC分析师指出,国内电子支付业者积极推出跨境服务方案,让支付工具不再只是国内消费工具,更延伸至海外旅游便利性。
在支付工具的竞争中,仅行动支付呈现5%的成长,实体卡、现金与储值卡皆微幅下滑。69%的消费者增加使用行动支付的频率,与此同时,51%的消费者减少现金使用。用户平均消费金额有91%集中在1,000元以内,但3,000元以上的大额交易也有增加,显示民众对行动支付的信任度逐渐提升。
绑定方式方面,手机信用卡依旧是主流(70%),但电子支付储值帐户比例从第四名窜升至第二名(45%),成长幅度显著。不过,分析师认为,国人习惯长年依赖信用卡,业者要在短期内改变使用行为仍具挑战,特别是预先储值与消费习惯差异,让储值帐户推广难度不小。
至于支付金融服务,57%的用户曾使用过消费以外的金融功能,以转帐、点数转赠最常见(38%),其次是开设数位帐户(23%)、线上保险(11.4%)与投资理财(10.8%)。未来最被看好的服务依序为转帐与点数转赠(44%)、跨境支付(25%)、开设数位帐户(25%)、财务管理(23%)与先买后付(22%)。值得注意的是,跨境支付上升至第二名,但整体未来使用意愿普遍呈现下滑,显示用户对金融服务的探索仍有待教育与推广。
整体来看,行动支付已从「选配」成为「标配」,不仅改写台湾消费生态,更随著旅游与跨境支付需求成为产业新战场。未来,谁能在支付工具与金融服务间找到突破口,将决定在数位金融竞争中的领先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