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逾半世纪刀火历练的粤菜名厨叶志光师傅出身于香港,从澳门葡京起步,曾任职香港丽嘉酒店、文华东方酒店、新加坡多间星级餐厅,更曾多次为普丁、李光耀、李嘉诚等国际政商名流亲自掌杓。擅长演绎广东老菜,讲求刀工火候与工序,作品蕴含深厚底蕴与细致技艺,堪称粤菜殿堂级大师。这次他与隽 GEN 中餐厅厨艺总监早哥师徒联手策划菜单,携手重现香港粤菜的经典风华,从构思到落实皆亲力亲为,严选乳鸽、螃蟹、石斑、瑶柱等上乘食材,施以古法工序烹制经典佳肴,细腻呈现粤菜工夫的深厚。

粤菜名厨叶志光师傅(左)与三星主厨徒弟陈泰荣(早哥)加起来厨艺逾90年。陈扬盛摄
粤菜名厨叶志光师傅(左)与三星主厨徒弟陈泰荣(早哥)加起来厨艺逾90年。陈扬盛摄

叶志光本月起将正式成为隽的客座主厨,并推出3款全新菜单,餐会前夕,早哥更亲自陪同叶师傅走访南台湾,深入产地精挑细选,以产地直送的珍材入馔。透过一道道重现的菜肴,不仅唤回旧日香港的味觉记忆,更延续那些几近失传的工艺与风味,为传统粤菜注入新世代的诠释与生命力。「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中餐的,绝对不能快」这是叶师傅恪守的信念。他铭记恩师李强的教诲:「料理的每一道工序与细节,都必须分毫不差,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高雄米其林一星餐厅「隽GEN」。业者提供
高雄米其林一星餐厅「隽GEN」。业者提供

开胃三品以「家乡莲藕饼」揭开序幕,将九孔莲藕去皮剁碎与切丁,兼顾黏性与脆感,搭配梅花猪绞肉为底,咸鱼提鲜、香菇添香、马蹄、芹菜末调和后夹入薄切莲藕片中,半煎半炸至外酥内嫩,层次丰富。叶师傅与早哥说:「莲藕饼看似平凡,但好吃的关键,全在比例与火候。」这道源自茶楼的手工点心,不仅是许多人记忆中的味道,更象征团圆时刻的温度与归属感,勾起的不只是味蕾,更唤起一份回家的情怀。「官燕琵琶豆腐」取形自古乐器「琵琶」,为粤菜宴席中的经典手工菜式,此次餐会中重新演绎,展现更丰富的层次与精致工艺。以手工筛网制成的传统板豆腐为基底,拌入瑶柱、虾浆、香菇、冬菇与香菜梗,调味后打浆塑形。点缀的官燕,乃燕窝上品,多取自金丝燕于峭壁筑成的天然巢盏,自古即为御膳珍馐。

家乡莲藕饼。陈扬盛摄
家乡莲藕饼。陈扬盛摄

古法中,燕窝经清水发透去杂后,以上汤煨煮即可使用;两位师傅此次特别多加一道冷藏步骤,将燕窝煨煮后静置低温,使其结构重塑,更显紧致滑嫩,胶质感鲜明,入口多一分弹性与层次,出餐前再填入豆腐中蒸熟定型,外裹特制蛋白浆,酥炸至金黄酥脆。入口外酥内滑,豆腐细致柔润,伴随燕窝鲜甜与胶质在口中缓缓绽放,清雅温润。虾浆交织海味鲜香,香菇添醇,香菜梗与葱花画龙点睛。这道看似素雅的菜式,实则工序繁复、心思缜密,体现粤菜对「形、色、香、味、口」的极致美学。

官燕琵琶豆腐。业者提供
官燕琵琶豆腐。业者提供

压轴「京酱爆鳗球」以北方经典酱香为灵感,融合港式热炒技法。选用肥美鳗鱼切花成球,炸至金黄,锁住鱼肉的油润鲜香。酱汁以豆瓣酱、番茄酱、辣椒酱为基底,搭配蚝油、绍兴酒及葱姜蒜爆香快炒,将酱汁紧紧包裹鳗球,火候精准掌控,收汁后呈现咸甜微辣的浓郁风味,保留酱汁醇厚层次。

京酱爆鳗球。陈扬盛摄
京酱爆鳗球。陈扬盛摄
烟熏霸皇鸽。陈扬盛摄
烟熏霸皇鸽。陈扬盛摄

本次餐会特选屏东乳鸽,化作全新演绎的「烟熏霸皇鸽」,取古人所言「一鸽顶九鸡」之意,浓缩精华,以小巧之姿,呈现深厚滋味。两位师傅凭借多年经验,精准掌握「豉油汁」和「玫瑰露」比例与腌制时间,先以分层刷制方式为乳鸽上色,上下交替三至四次,方能让酱香深入肌理,使色泽均匀通透,随后浸入约八分钟,层层叠加风味、恰到好处控制咸度渗透,却不失肉质的柔嫩滑顺。其后采用普洱茶与砂糖低温慢熏至上色,烟雾轻绕,茶香与甜烟交织,为乳鸽添上丰富而细腻的层次韵味。整体工序讲究火候与时间的精准拿捏,锁住内里的鲜嫩与多汁,最终达成皮香肉嫩、烟熏与酱香相得益彰的极致口感,令人齿颊留香。

科甲上汤炖排翅。陈扬盛摄
科甲上汤炖排翅。陈扬盛摄

「科甲上汤炖排翅」取「科甲」之意,象征科甲及第、节节高升、功成名就,是传统粤宴中极具喜气与象征意义的菜式。不只是滋味也是祝愿,是师徒手艺的传承象征。不仅凝聚传统粤菜对火候与工序的极致追求,更是叶师傅此次最想重现传承的一道代表作,是一道非常传统的老菜,光靠食谱是难以复制的,每一步都蕴含著过往时间与经验的份量和累积。从火候控制到食材比例,再从冬瓜处理到汤味层次,唯有曾亲手掌杓者才懂其中的功夫,否则很难真正理解这道菜的珍贵所在。

冬瓜先经挑色、刨皮、雕花,再细心夹入伊比利火腿片,与整片包翅一同入盅慢炖,文火细熬,使冬瓜清甜与上汤精华互相渗透,汤色清透、香而不浊,入口温润甘甜。火候控制极为关键,唯有恰到好处,才能炖出汤的澄澈与层次。选用顶级排翅,经长时间泡发、焯水、去腥,再逐段修整,保留翅丝原型与弹性。久炖之后仍柔韧细腻,展现细火慢功的极致。上汤则以老母鸡、猪骨与火腿骨文火熬煮8至12小时,层层滤净,只留一抹清亮汤色,加入伊比利火腿后,更添淡雅脂香与咸鲜余韵。「以前这是饭店或婚宴压轴的经典大菜,但现在几乎没人想做了,太费工了。」叶师傅说。

蟹粉大明虾。陈扬盛摄
蟹粉大明虾。陈扬盛摄

「蟹粉大明虾」,以粤式海味入手,从虾的鲜、蟹的甘、膏的香,融合港式炒功与细火收芡手艺,堆叠出一尝入心的鲜润咸香。选用顶级五头大虾,手工剖背去肠,快速过油,保留虾肉的嫩滑弹性,另以翠绿蜜豆快炒,为这道浓郁菜色增添爽脆清香。精华则在酱汁,打入蛋白,以太白粉水轻勾薄芡,以新鲜沙母与现蒸蟹膏爆香起锅,注入鸡高汤煨煮,成就一锅色泽橘红、质地细腻的蟹粉蛋白芡汁,滑不见粉、膏香四溢。大虾入锅与酱汁大火翻炒收味,使每一只虾都均匀裹上蟹膏香芡,蟹肉细丝点缀其间,蜜豆其中,红绿交错、层次丰富,香气鲜明而不腻口。这道菜不仅讲究食材,蟹与虾交织的鲜味需要拿捏精准火候,蛋白芡更考验厨师腕上功夫,才能呈现那一抹浓稠不厚、丝滑不腻的黄金质地。在粤菜中,蟹粉是富贵象征,五头虾则是海味顶品。这道菜以海中双鲜为轴,调和浓淡、贵气而不张扬,于港式宴席之中,有著「手工菜」底气的珍味佳肴。

包罗万有。业者提供
包罗万有。业者提供

香港版的佛跳墙「包罗万有」,既豪气又富饶盛,恰如两位主厨联手呈现的这道应有尽有的宴客传统佳肴,汇聚粤菜中顶尖珍稀食材,以繁复工序层层淬炼,细腻烹调之下,展现港式功夫菜深厚底蕴。以浓缩手法凝聚众多顶级干货与鲜材的精华,每一口皆是香气鲜香的极致。包含了花胶筒、日本刺参、五头鲍鱼、山苦瓜、花菇、瑶柱甫与卤猪脚等珍品。

包罗万有一上桌香气四溢。陈扬盛摄
包罗万有一上桌香气四溢。陈扬盛摄

花胶筒需历经一日以上清水反复浸泡与换水,再以姜葱水轻煮去腥,反复工序之后,终得胶质柔韧、胶润而弹的极致口感。白萝卜挖空填入瑶柱后,文火细炖,萝卜逐渐吸纳海味与胶质,入口甘甜软嫩、风味交融。卤猪脚的腌制与炖煮更显火候功力,需全程控温掌时,才能让胶质完全释出,成就入口即化、香醇软糯的圆润口感。收尾时加入珍稀刺参,再以鲍鱼高汤勾芡提味,晶亮酱汁紧紧包裹每一味食材,浓而不腻,香气层层递进、鲜美四溢。

古法蒸龙趸石斑。陈扬盛摄
古法蒸龙趸石斑。陈扬盛摄

「古法蒸龙趸石斑」则是50年代的经典粤菜,先将石斑鱼切块,轻轻以猪油腌制,使鱼肉表层带著柔滑的光泽与入口即化的细嫩。随后,主厨以柔软的猪油网轻包裹著食材,底衬五花肉片带出油脂香气,一同在蒸笼里接受蒸气的温柔洗礼,慢慢交融出细腻而丰富的滋味。当蒸气缓缓散去,淋上秘制酱油汁,隐约带著猪油的圆润与甘甜,恰到好处地衬托出食材本身的鲜活与温润,佐以金针、红枣、木耳、葱丝。

杞子猪肝浸时蔬,苋菜与猪肝形成绝妙口感对比。业者提供
杞子猪肝浸时蔬,苋菜与猪肝形成绝妙口感对比。业者提供

「杞子猪肝浸时蔬」,灵感源自粤菜传统猪肝汤,两位主厨将经典汤品巧妙转化为清爽时蔬搭配细嫩猪肝的呈现。严选新鲜猪肝,细心去膜去筋,厚切后以清水多次浸泡,彻底去除血水与杂质,确保口感细腻滑嫩且无腥味。猪肝以轻烫,火候掌控精准,既锁住鲜嫩弹性,又吸纳杞子的温润甘甜,醇厚与甘甜相映成趣。当季新鲜苋菜经轻汆后保持翠绿爽脆,与猪肝形成绝妙口感对比,增添清新层次。

怀旧冰花蛋球+养生八宝茶。业者提供
怀旧冰花蛋球+养生八宝茶。业者提供

「怀旧冰花蛋球」看似简单,却最考验火候与手法,以新鲜鸡蛋为主料,打散后调制成滑顺蛋浆,再以恰到好处的油温下锅。蛋浆遇热瞬间膨胀,形成一圈圈如雪花绽放般的脆边冰花,晶莹剔透、酥香诱人。外层薄脆,内里仍保留滑嫩湿润的蛋心,口感层次分明,入口蛋香四溢,细腻悠长。蛋浆中加入了少许砂糖调味,让蛋香更显温润、醇和,炸起来色泽金亮、香气扑鼻。待冰花微展,金边定型之际,再轻洒一层细致糖粉,宛如轻雪覆盖,添上甜意。咬下的一刻,糖粉瞬间沾满唇边,只能用舌头慢慢舔干净,连微笑都带著甜,绝对是我们小时候「食点心」最让人期待的收尾。两位主厨皆说:「那时候的点心不花俏,只是纯粹好味。」

最后登场的「养生八宝茶」,如今连香港也难得一见,曾是古早时代有钱人桌上的珍贵蔬食,兼具养颜美容与滋养活络的功效。严选竹笙、黄耳、如耳、白木耳四种菇耳类,质地清脆,富含植物性胶质;百合、莲子、枸杞、龙眼肉则以其温补润养的特性,为茶汤添上层层温和甘雅的药香。所有食材经过精心泡发、清洗、汆烫,去除杂味,再以冰糖细火慢炖两至三小时,熬煮出这盏澄澈金黄、入口即暖的养生佳品。整体风味不甜不腻,香气中带著润泽,口感滑顺且隐含细腻胶质感。在港式料理中,八宝茶或炖品常作为餐后压轴,不仅为健康把关,更让人于热闹丰盛的佳肴后沉淀身心,回味余韵。这份心意,也成为此次餐会传承经典的温柔注脚。

粤菜名厨叶志光师傅(右)与三星主厨徒弟陈泰荣(早哥)加起来厨艺逾90年。陈扬盛摄
粤菜名厨叶志光师傅(右)与三星主厨徒弟陈泰荣(早哥)加起来厨艺逾90年。陈扬盛摄

有了这场餐会作为起点,迎来全新篇章,叶师傅将于接下来的时间亲自坐镇,以其逾五十年的刀火功夫与传承技艺,持续演绎粤菜经典,并为港都注入更多中菜文化的深厚底蕴。从8月开始,隽 GEN 中餐厅亦将推出三套全新菜单:「隽溯」、「隽承」、「隽境」。「隽.溯」是味觉的起源。回望主厨童年时代的粤菜经验,可能是在家中围炉,或是偶然尝到的长辈手艺。这些时刻未必隆重,却能拼凑出专属粤菜的味觉地图。每一口在记忆深处埋下的线索,都形塑了主厨的料理根基。「隽溯」重现了那段尚未懂得讲究,却已知晓「美味」的年少时光。

高雄米其林一星餐厅「隽GEN」板前座位区。业者提供
高雄米其林一星餐厅「隽GEN」板前座位区。业者提供

「隽.习」是投身职人道路后的历练轨迹。在这段旅程中,两位主厨从传统酒楼到顶级餐厅,服务过不同领域的贵宾,甚至是政商领袖。每一次在火炉前的执著,与上菜的细节要求,不只是技术上的磨练,更是对品味的雕琢,一道料理的起承转合,都在不断试炼中,学会了「讲究」。「隽习」经过淬炼后对风味的分寸感,奠定了细腻却坚定的品味。

高雄米其林一星餐厅「隽GEN」包厢。业者提供
高雄米其林一星餐厅「隽GEN」包厢。业者提供

「隽.境」是一场登峰后再出发的旅程。总监陈泰荣摘下了米其林三星,但并未停下脚步,反而走得更远。他以独立主厨的身分走访世界、与名厨交流,体会不一样的异国文化。历练后的视野,让他得以重新思考粤菜的料理精神。「隽.境」的创作动力不在于改变传统,而是以此为养分,发展粤菜与时代潮流交会下的更多可能。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大仓久和13周年庆 限定住房专案、餐饮优惠、周年庆蛋糕同步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