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ta」在许多南岛族群的语言中代表著包含听者在内的「我们」,而「聚会所」则象征著共享、共感与共学的文化精神。本次活动以南岛族群的「聚会所文化」为灵感,重新诠释史前馆作为历史与当代交会之地的角色。在这里,博物馆不仅是知识交流的平台,更是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祖灵之间的学习与相聚的现代聚会所。

两天的活动将由「杵音文化艺术团」带领祈福仪式,于开幕当日揭开序幕。在史前馆入口广场上,将举行「生火•唤醒」的仪式,透过升起狼烟,象征与天地的连结。部落耆老与青年将以歌舞声将祝福传递至博物馆的每个角落,开启「聚会所」的时空之门,并祈愿活动圆满平安。

本次活动的亮点为两晚的特别演出,8/1晚上首次将展示中庭变身为夜间演出场域,呈现实验性音乐作品《古谣的未来式》。来自长滨的阿美族「马乐x待浪乐阅青年传唱队」、布农族青年「东布青乐团」,以及电子迷幻音乐双人组合「幽法ufa」将在古物的环绕中交织演出,将古谣吟唱与迷幻电子声响带入空间。这场音乐表演不仅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更让博物馆从知识的场所转化为文化能量流动的中心。

从馆内延伸至户外场域,8/2晚上的演出《在斜坡看星星》运用「山之广场」,打开另一种夜间开馆的感官体验。随著夜幕低垂,微风轻拂,星空下的演出《在斜坡看星星》将由来自兰屿的艺术家与舞者「郭筝」带来跨越声音与肢体的实验性演出。接著,星空调查团「都兰星空fo'is」将以南岛族群的视角进行星空导览,邀请观众躺下仰望,重新感受族人与星辰之间的连结。演出最后,金曲创作人「巴赖Balai」将带来压轴表演,在他歌声里的山海风景中,为这两天的活动画下温柔且静谧的句点。

除了两场实验性舞台演出,活动期间还穿插各式动静态的活动,让观众透过多样的媒介亲近并学习原住民族的智慧。《听不懂的绘本》邀请族语绘本创作者,以说唱结合的方式,带领民众进行阅读,让非族语使用者以「不懂」为起点,感受语言节奏的美,并重新思考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联系。《织的同乐会》则邀请来自部落的织男织女一同齐聚,铺开席子、摆设地织机,让织布成为连结彼此生命的故事线。

本次活动另一个亮点是「史前馆露一晚」活动,史前馆首度开放户外场域「巨石草坪」,成为扎营场所,邀请观众在巨石的守护下,与博物馆共度一个难忘的夜晚,打开对博物馆全新可能性的想像。此次活动限开放20组名额,参加者可结合馆内夜间活动,让这一夜在史前馆的奇幻氛围中尽情游玩与探索。此外,邻近史前馆的「台东旅行博物馆 Hôtel du Musée」及位于市区的「门廷若市」也特别响应本次活动,推出多种住宿与餐饮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