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奖」这3个字已伴随杨谨华多年,许多人曾为她感到惋惜甚至抱不平,认为评审始终欠她一座奖杯。杨谨华坦言,演员是敏感且脆弱的,肯定自己的同时又会先否定自己。她也曾经历过「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潮起潮落,面对得失心作祟时,虽然旁人能安慰,但最终跨过心魔仍取决于自己。她形容自己像1只百米冲刺的花豹,平常会发懒,但只要看到喜欢的猎物就会主动出击,那种「让生命燃烧起来」的工作,就是她持续前进的动力。

回顾过去几次与奖项错过的经历,杨谨华如今充满感激,「为什么不是我?我已经很努力了…」她曾有过这种纠结,但她领悟到努力不一定会马上得到回报,或许是上天安排了另1个喜悦在后面等著。她豁达提到,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些考验,现在面对很多事情可能会更纠结、更放不下。这些痛苦与拉扯,让她往后更成长,因为「上天都有很好的安排,在哪个阶段面临什么事情、偶尔痛一下,然后这个痛,让我往后更成长。」

几经波折的终于拿下首座金钟奖杯,她反而在过程中深刻体悟到,透过沿路的积累,一点一滴灌溉成丰厚的底蕴,随著岁月增长,心智越趋稳定与成熟,现在面对得失心已游刃有余。自认是「晚熟」的她,直到40岁才慢慢开悟,坦承以前的自己很紧绷,是个「自信度是负分」的伪装者,这样伪装的人通常缺乏安全感。现在的她,除了是许多后辈的眼中的人生导师般温润,她同时以「放轻松」这3个字来勉励曾经的自己。

杨谨华坦言,《一把青》中的「秦芊仪」是她人生的关键转捩点,在诠释角色时,她正处于工作转型、家庭与人际关系都面临窘境的迷惘时期,「师娘」那种「不对外展现的脆弱,表面坚韧但实则自我怀疑」的状态,恰巧与当时的她贴切。她意识到不能再逃避,如果要翻转局面,必须愿意跟自己下赌注、付诸行动做出改变,她提到:「《一把青》的师娘跟我走过那一段我想要改变的时期。」她以电影中时空转换的比喻,来形容过不去的关卡如何成为日后内心丰盈的基石。

杨谨华对诠释具有挑战性的角色乐此不疲,但她透露,即便观众看来毫不费力,她私下还是经历一番折腾,例如《不良执念清除师》的叶宝生,虽然被评审形容具有「松弛感」而镀金,但事实上她当时为了一字不漏地还原台词,紧张到频频NG。她认为「在角色的真实感和完美感之间,会犹豫也会踌躇,有痛苦才会有火花。」一路顺遂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在乎,所以她期待自己带来不一样的表现。

杨谨华拍摄《ELLE》封面。《ELLE》国际中文版提供
杨谨华拍摄《ELLE》封面。《ELLE》国际中文版提供
杨谨华拍摄《ELLE》封面。《ELLE》国际中文版提供
杨谨华拍摄《ELLE》封面。《ELLE》国际中文版提供
杨谨华拍摄《ELLE》封面。《ELLE》国际中文版提供
杨谨华拍摄《ELLE》封面。《ELLE》国际中文版提供
杨谨华拍摄《ELLE》封面。《ELLE》国际中文版提供
杨谨华拍摄《ELLE》封面。《ELLE》国际中文版提供
杨谨华拍摄《ELLE》封面。《ELLE》国际中文版提供
杨谨华拍摄《ELLE》封面。《ELLE》国际中文版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关淑怡送ICU插管抢救原因曝光!家中晕倒突动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