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权博物馆为提升台湾国际人权电影展的知名度及能见度,今年首度将影展转型为电影节,并首度举办「人权电影奖」,鼓励民众透过影像作品,探讨人权议题,该奖项区分为「青年组」(18到36岁以下)与「社会组」(36岁以上)两大竞赛单元,每组设置首奖、优选与佳作,分别颁发十五万元、十万元与五万元奖金。今年首度办理即吸引102件作品参赛。经过初审及决选程序,评审团从各组10件入围作品中选出获奖作品,于今日揭晓得奖名单,颁发奖金与奖状,并播放六部得奖作品,让观众一睹为快。
今年「人权电影奖」评审团系由柏林影展银熊奖最佳导演林正盛担任主席,并邀请《民主,练习中》导演杨正欣、《新来的小朋友》导演陈圣元与影评人彭绍宇担任初审评审,从主题多元、创造力丰沛的百部短片中选出二十部入围作品;再邀请策展人叶天伦导演、台湾电影文化协会执行长陈伯任、影评人翁煌德、国家人权博物馆馆长洪世芳出任决选评审,选出首届人权电影奖得主。
文化部次长王时思出席颁奖典礼时表示,今年参赛作品内容相当丰富,涵盖白色恐怖、劳动处境、司法正义、信仰自由与移民等多元议题,充分展现影像作为社会记忆与人权对话载体的重要性。王次长指出,未来台湾国际人权电影节将持续推动人权影像教育,让更多观众透过电影短片理解本国人权议题的集体记忆,关注本国议题与外国的连动,以及世界各国刻正发生的人权议题。
社会组首奖由隋淑芬执导的《五花肉》夺下,该片由金马得主与剪辑大师廖庆松亲自操刀,并由小薰(黄瀞怡)、庹宗华主演。小薰在片中演出为母则强的妻子,为了嗷嗷待哺的幼子,想出「以肉易肉」方式换得桌上热腾腾香噗扑的五花肉。该片有别于多数关于白色恐怖剧情片常见的男性视角,而系以妻子、母亲的处境为主轴,叙事具浓厚的文学性,蕴含著对时代的无言控诉。作品在时代氛围的还原上堪称用心,演员表现更与之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