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昶表示,工研院参与的「台湾卓越无人机海外商机联盟」已聚集汉翔、中光电等整机与模组厂商,并与美国、日本、捷克、立陶宛等多国的无人机组织洽签合作备忘录(MOU),协助台湾业者拓展外销,工研院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研发单位,也会透过驻外办公室提供国际媒合与展览支援,协助台湾无人机产业走出去。
李国昶说明,无人机能以不同方式进行分类,若以零组件来说,可以分成:机体、马达、飞控、通讯等;若是整机,可以分成:多旋翼、定翼、垂直起降VTOL;最后是整合方案,就更偏向应用部分,像是:巡检、测绘这些解决方案。
以台湾来说,零组件跟整机系统的机会比较高,因为这些国家要建立自己的无人机,零组件还是要从全球来供应,这就体现台湾在产业的优势。李国昶指出,台湾本身拥有完整电子产业链,加上台厂向来具备弹性与快速客制能力,特别适合少量多样的制造模式。他也补充,近年已有多家台厂如昶瑞机电、中光电、创未来,分别将动力模组、整机、无人机反制系统等产品成功出口海外。
李国昶更是举例,近期乌克兰代表团也来台洽谈,直接表明希望能在台湾找到相关的零组件供应商,这都显示了台湾在非红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相关新闻:壹苹10点强打|国军「空中游击队」能守住台湾?无人机大军面临3大难关
不过,李国昶也直言,若台湾要在无人机整机与应用解决方案上更进一步,仍面临关键技术缺口,也就是「三晶二软」,包括:飞行控制晶片及模组、通讯晶片及模组、卫星定位晶片及模组,以及飞行控制软体、地面控制软体。此外,目前多数台厂整机产品仍集中于25公斤以下的轻型测绘与巡检型号,目前有翔隆航太、中光电等厂商在研发中大型机种。
李国昶指出,台湾无人机若要在应用面上进一步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操作场域与专业领域知识(domain know-how),受限于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导入案例稀少,导致整合方案的开发与验证进展相对缓慢。李国昶以桥梁巡检为例说明,无人机应用并非只要在空地试飞即可,实际操作需在真实桥体、边坡等环境中反复测试,透过大量数据与错误容忍经验累积,才能打造可商转的完整解方。
相关新闻:打造无人机产业链!台湾拚2030年400亿产值 抢攻海外非红供应链商机
李国昶认为,虽然台湾市场小,但地理范围集中、进入测试场域相对便利,若能强化与海外应用服务商合作,把本地整机制造优势与国外应用整合,加速模组化设计与实证验证流程,台湾无人机在整合方案的国际竞争力仍具潜力,有望在全球应用市场中找到立足点。
展望未来,李国昶建议台湾应强化与海外应用服务商合作,并且认为台湾无人机产业发展一定会从目前的少量多样,发展到模组化设计提高零组件通用性,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成本,才能让台湾无人机产业真正打入全球非红供应链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