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弘塑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合并营收为新台币28.71亿元,年增54.37%,税后净利4.61亿元,年增22.28%,创下历年同期新高。每股盈余(EPS)达15.79元,优于去年同期的13.04元。

弘塑合并报表涵盖四家公司:弘塑科技专注湿制程设备制造;添鸿科技提供与晶片制程相关的化学药品;佳霖科技经营测点器代理;太引资讯则专注大数据智慧监控软体。

其中,添鸿科技化学品事业涵盖三大核心产品,包括奈米双晶铜电镀液、去光阻液与蚀刻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程。设备部分,弘塑提供批次湿式清洗机台、单晶圆旋转清洗机与复合式设备,其中前两者占比达八成,成为主要营收来源。

新厂方面,二期厂房预计今年10月起加入生产,化学品新厂则延至9月底取得使用执照后投产。公司指出,新厂将大幅降低外包比例,改善成本结构,初期仅装设四分之一产能,但仍可望比现有产能提升五成,并同步规划化学品仓储。

弘塑今年出机数量目标维持150至200台,上半年已完成100台,全年达标可期。展望2026年,公司认为主要客户扩产积极,明年出机量有望与今年相当。不过,受汇率波动影响,约30%出货以美元结算,主要为中国与新加坡客户,短期仍有汇率压力,最快要到明年,才会完全反映升值后价格调整的效益。

弘塑集团毛利率目前约落在40%至50%,其中化学品高于平均,设备则与平均相当,代理业务较低。各事业群营收比重去年为设备50%、化学品25%、代理与软体20%,今年因设备认列较多,比例拉高至65%。

弘塑强调,研发支出将再创新高,重点放在3D IC与SoIC,矽光子应用也将加速推进,并持续投资面板级封装、OSAT与晶圆代工领域。随半导体封装由2D转向3D、圆片转向方形晶圆,将带来庞大设备与药水需求,公司也积极掌握化合物半导体、电动车充电与手机连线等新市场机会。

在WMCM与CoWoS设备差异上,弘塑指出两者技术接近,但CoWoS因采用310x310方型载具难度较高,目前公司在R&D线中CoWoS比重相对更高,CPO研发投入也逐步增加。梁胜铨表示,随INFO设备逐渐老化,WMCM初期将以新机采购为主,改机需求可能落在明年下半年。

美国市场方面,弘塑坦言短期仅少量机台组装出口,当地先进封装设施落地时程预估在2028至2029年,目前仅设有售后服务据点。中国市场则未见明显地缘政治冲击,公司考虑于当地建设生产线以规避进出口限制。

对于关税政策,梁胜铨指出,关税对出口厂商等于增加成本,但关键技术难以以价格取代,公司将强化核心能力,提升客户黏著度。他并透露,若关税持续升高,不排除赴美设厂的可能,但需与客户共同确保制程稳定与品质。

展望下半年,梁胜铨表示,产能至明年上半年皆维持满载,营运呈现持续成长。至于部分国际前段设备大厂因需求放缓展望较弱,但先进封装市场需求仍供不应求,从传统封装转向先进封装的趋势加速,后段设备商将持续受惠。弘塑预期,在新厂加入与技术突破下,全年营收将挑战历史新高,并维持高配息政策回馈股东。

延伸閱讀:半导体关税100趴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鸿海、软银成立合资公司!刘扬伟:因应关税拟赴美推动TEEMA科学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