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产业技术司简任技正邹宗勋表示,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制造业升级,产业正由「制造」走向「智造」。该司近年聚焦智慧机器人与AI核心技术,不仅提升国产化与跨域整合能力,也积极推动技术落地与新创事业发展。近6年累计成果包括70件国内外专利、超过300件技术移转与服务,带动企业投资与衍生产值近120亿元。除了智慧制造,也结合台湾ICT优势与医疗体系,将应用拓展至智慧医疗领域。未来将持续深化跨域合作,打造智慧医疗产业生态,强化全球竞争力。

「科技研发主题馆」将于展会期间(2025年8月20日至23日)在南港展览馆1馆4楼L204展出,整合工研院、精机中心等单位研发成果,聚焦AI与智慧机器人应用,共展示11项跨域创新技术。

工研院研发全台首创「医疗内视镜机器人」,具备全向摆动、自动导航与气道辨识功能,能灵活操控、精准定位病灶,进行观察与采样。此技术无需体外穿刺,大幅降低并发症风险;医师可远端操控,避免X光暴露与交叉感染。目前已通过细胞毒性及电性安全测试,并与台大医院合作临床验证,未来可拓展至胸腔、肠胃、泌尿等内视镜领域。

工研院推出「智慧运载机器人」协助医材运送。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推出「智慧运载机器人」协助医材运送。工研院提供

针对医护现场人力不足且非专业庶务工作比重过高问题,工研院开发「智慧运载机器人」,协助医材自动运送,已在彰化基督教医院投入应用,有效减轻医护人员20%工作量并提升配置弹性。另有「医护庶务机器人系统」方案,整合17轴双臂协作与自主导航,未来将协助手术器械整备,分担大量非专业庶务工作。

工研院开发「数位双生巨型龙门焊接机器人」,整合虚实模拟、远距调机与12轴协同控制系统。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开发「数位双生巨型龙门焊接机器人」,整合虚实模拟、远距调机与12轴协同控制系统。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开发「数位双生巨型龙门焊接机器人」,整合虚实模拟、远距调机与12轴协同控制系统,将大型船体焊接精度提升至2毫米,同时降低50%人力成本并提升50%效率。目前已应用于中钢机械货轮段焊接,效能表现显著。

工研院开发的「工件检测资料模拟与合成技术」。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开发的「工件检测资料模拟与合成技术」。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开发「工件检测资料模拟与合成技术」,透过高拟真虚实融合平台与生成式AI检测系统,能在虚拟环境中建立量测系统,检测模型于上线前即可完成训练,将检测时间缩短50%(由1小时降至30分钟)。此技术已于台中精科完成验证,预期能大幅降低人工检测工时并创造额外产值。

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开发「人机运动意向侦测技术」。工研院提供
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开发「人机运动意向侦测技术」。工研院提供

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研发「人机运动意向侦测技术」,可即时侦测人体关节与机械手臂的动作意向,取代传统固定式安全区间,有效降低不必要的停机与减速,让工人能同步进行组装与上下料操作。该技术已导入铨麦企业,产线效率提升20%,生产成本降低15%,同时也加强人机协作安全性。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7月外销订单576亿美元「连6红」 下半年AI商机旺8月估双位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