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指出,人形机器人能否快速放量,仍取决于应用场景的成熟度。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25年下半年发布的最新论文,短期应用将以「试点补位」为主,中期逐步进入制造与服务规模化,长期才有望普及至家庭日常场景。在此过程中,高阶SoC的效用愈发关键。TrendForce也在「1H25机器人深度研究报告」中预估,全球人形机器人需待2032年前后才能稳定进入家庭市场,届时产量才有望突破10万台,与IFR提出的阶段发展相呼应。

随著短、中期应用场景明朗,各厂商加速投入生态圈建置。在甫落幕的台湾机器人与智慧自动化展中,研华、新汉、所罗门等业者皆展示以Jetson Thor为核心打造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在伺服马达、精密减速机、先进感测器等领域,台厂也从单一零组件供应,进一步升级为完整解决方案供应者。部分厂商甚至推出模组化设计,提供可快速整合的视觉与感测模组,让开发者能像堆积木般组装调整,降低技术门槛,借此成为国际大厂供应链的重要合作伙伴。

TrendForce分析,虽然Jetson Thor效能惊人,但其开发套件定价高达3,499美元,较前代Jetson Orin的1,499美元大幅提高。由于产业仍希望借由降低人形机器人整体成本以加速普及,对于短、中期仅需执行单纯作业的机器人厂商而言,平价晶片仍能满足需求。因此,NVIDIA可能将再度善用软硬体整合优势,持续推出能发挥Jetson Thor效能的软体平台,帮助缩短开发周期、提升特定任务效率,以增加高成本AI算力的附加价值。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泓德能源卷绿推中心弊案!总座周仕昌交保请回 公司:静待司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