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部营运长黄建泽指出,亚洲金融科技发展不仅展现创新,也面临制度调整的考验。各国在监理、资源与市场策略上虽有差异,但跨业合作潜力可期。若公私部门深化合作,亚洲有望于2030年前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市场之一。
根据《2025年亚洲金融科技调查报告》六大关键,包括:
第一,公部门设置接洽窗口、政策支持感有限:
70%受访金融科技业者认同政府设有明确的业务接洽窗口,但是仅有不到50%受访者认同政府对金融科技抱持正面态度,显示政策温度不足。
第二,跨境营运首重制度环境:当企业进行跨境营运决策时,资金因素虽具重要性,但企业更看重监理环境、税务制度优势等,显示制度支持对企业发展更具关键性。41.1%受访者认为现行法规对资金管道(如银行贷款、创投、IPO 等)支持度不足,部分企业反映募资过程中面临挑战,显示政策仍需强化制度设计与资金辅导机制。

第三,人才与监理环境仍是关键考量:
企业在选择营运地点时,综合考量监理环境、税务制度优势、人才取得、市场潜力等条件。近34%受访者认为招募人才面临挑战,需要透过政策整合与人才培育机制,提升人力资本吸引力与产业竞争力。
第四,资讯透明与沟通机制待强化,合规挑战影响业者投入意愿:
金融科技业者营运时须依赖政府资讯透明度与有效沟通机制,以降低合规风险与成本。57.5%受访者对法规资讯取得的容易程度持保留态度,显示公、私部门在法规沟通上仍面临障碍。在监理制度方面,61.6%受访者表示已受主管机关监理,但38.3%比例仍处于监理灰色地带,显示制度的清晰度有待提升。环境友善虽有助新创进入,但政策仍需强化分类管理与风险导向监理,以兼顾创新与稳健。
第五,营运地选择考量多元,监理、税制、市场及人才为主要驱动力:
金融科技业者在选择营运地时,最重视监理环境友善、税务制度优势、市场规模与潜力及人才取得容易。相较之下,产业聚落吸引力仍有限,显示亚洲地区金融科技生态系尚未成熟。
第六,防制洗钱压力居首,法规不确定性成为创新的主要挑战:
金融科技业者感到合规阻碍的前三大法规类型,为防制洗钱(53%)、隐私保护 (24%)及消费者保护 (23%),显示多数金融科技业者面临防制洗钱、隐私保护与消费者权益等法规挑战。法规的不确定性、审查延迟被视为创新落地的主要阻力。在遵循法规而带来阻碍的业者中,最常见的挑战为法令要求严格或不确定性高(40%),以及延迟创新落地时程,影响市场机会(25%)。
整体而言,亚洲金融科技已展现出多元发展潜力,唯有在监理强度、制度弹性、市场资源三者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创新驱动与稳健经营并进的策略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