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论坛邀请日本产学,包括:九州大学、Panasonic Holdings 株式会社、Maxell 株式会社,台湾方面则是有:阳明交通大学、台日半导体科技促进会、矽品精密、健鼎科技与欧美科技,分享最新3D封装技术议题。会中由工研院副院长胡竹生与 SIIQ 会长山口宜洋共同主持座谈,聚焦「共创次世代半导体之路:深化日台 3D 封装技术合作的战略展望」,展开台日产学研代表跨域对话,从 3D 封装与异质整合的研发实力与合作潜能切入,为后续双方技术协作与产业链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工研院副院长胡竹生表示,工研院近年在 3D 封装领域已累积多项可应用于产业的成果,从材料、设计到制程均有全面布局,突破传统封装的限制,不仅成功实现记忆体与逻辑晶片的高效整合,更推进矽光子积体化应用。

台湾在晶圆制造与量产封装方面具备全球领先优势,日本则在材料与设备领域深耕已久,双方在 3D 封装上的互补性极高。未来,工研院将持续深化核心研发,并透过台日双方在技术与产业上的紧密合作,加速3D封装于 AI、通讯及车用电子等关键领域的落地应用。

九州半导体数位创新协会(SIIQ) 指出,随著AI、物联网与云端运算的快速发展,半导体技术不仅在前段制程的微缩化与高效能方面持续突破,更在后段制程对品质与整合提出更高要求,而 3D 封装正是未来半导体演进的关键。

九州半导体人才育成联盟表示,自台积电宣布进驻熊本以来,九州半导体投资持续升温,仅今年上半年设备投资件数即超越去年同期,并预估未来十年将为当地带来逾 4.7 兆台币的经济效益。九州已汇聚产官学研金 152 个机构,积极推动人才培育与供应链强化。展望未来,持续深化日台合作、发挥互补优势,推动产业迈向新高度。
工研院以科技研发擘划「2035 技术策略与蓝图」,持续推动「智慧生活」、「健康乐活」、「永续环境」及「韧性社会」四大领域的创新技术研发,并发展智慧化致能技术。透过此次研讨会,双方将结合彼此优势,从前瞻研究到产业应用建立更完整的合作架构,不仅助于提升半导体3D封装技术能量,也将为 AI、通讯及车用电子等新兴市场注入新动能。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国巨再出手!砸近49亿公开收购茂达28.5%股权 溢价约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