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报复升级,互控破坏全球供应链
根据中国商务部9日公告,新规要求针对14奈米及以下逻辑晶片、256层及以上记忆体,以及具军事用途AI产品的出口申请将逐案审批。南韩政府已表示将与中方协商,避免对三星与SK海力士造成冲击。除稀土外,中国近期也对美国船只课征港口费,并对高通启动反垄断调查,川普则以100%关税报复回应,这也使得美国股市在10日创下4月关税解放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更引发加密币史上最大爆仓潮,约有160万名交易者、约190亿美元的仓位被迫平仓。
中国商务部12日强调,稀土是「管制而非禁止出口」,影响有限,但同时批评美方自9月马德里经贸会谈以来,多次新增对中限制措施,将数千家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发言人指责,美国滥用出口管制、泛化国安概念,对晶片与设备实施单边长臂管辖措施,列管项目超过3,000项,而中方仅约900项,甚至将含量门槛降至0%,形同全面封锁。中方强调,美方此举严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冲击全球供应链稳定,也破坏双方经贸谈判氛围,重申「不愿打也不怕打」。

稀土主导权在中国,掐住全球科技产业发展咽喉
稀土是包括钕、铽、镝、钐、镧等17种具特殊磁性与导电性的元素,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动车、雷射与军工领域。虽然在地壳中并不罕见,但提炼过程污染严重,使全球加工能力高度集中于中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中国掌握全球约6成稀土矿产与9成精炼产能,拥有逾22万条相关专利,远超其他国家。
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5年报告,F-35、雷射、卫星与战斧巡弋飞弹等关键军工产品也脱离不了稀土,等同是美国军工供应链也受到冲击。
《金融时报》报导指出,中国自1990年代以低价出口垄断市场,使欧美企业退出竞争。稀土早在川普首任期即成为中方对美施压的工具,今年4月中国再度针对钐、铽、镝等7类稀土出口设限,被视为2010年对日本封锁的升级版,也凸显北京以稀土为谈判筹码的战略意图。
稀土管制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影响立竿见影。据《彭博》报导,荷兰半导体设备大厂艾司摩尔(ASML)出货可能因此延误数周。稀土是EUV与DUV微影设备雷射、磁体与镜片的关键材料,中国新规要求外企出口含中国稀土产品前须获批,导致行政延迟风险升高。
消息人士透露,ASML已与荷兰及美国政府磋商,寻找替代供应来源,以免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主要晶片制造客户的生产流程受阻。美国半导体企业高层坦言,稀土磁体价格可能暴涨,若供应持续受限,恐造成全球晶片制造延宕甚至停产。

欧美启动去中化 稀土战牵动AI与能源产业
CSIS关键矿物主任Gracelin Baskaran指出,中国正以稀土作为「战略筹码」,逼迫全球企业遵守中方规范。她认为,此次时机紧邻川普即将出席APEC峰会,具明显外交谈判意涵。不过,也有专家质疑中国能否长期精准追踪稀土流向,认为实际执行成效有限。
欧美则加速「稀土去中化」布局。欧盟去年通过《关键原物料法》(CRMA),目标至2030年自行开采10%、加工40%、回收25%关键原料,以强化供应自主性。美国则重启国内稀土矿计划,并依《国防生产法》扶植本土供应链。美国MP Materials获政府投资,并与苹果合作开发稀土磁铁与回收设施,降低对中国依赖。
除稀土外,中国此次管制亦涵盖高阶锂电池与人造石墨,恐波及AI资料中心与电网核心储能系统。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对美国晶片政策的反制,更是中国对AI与能源产业的战略性出击。
火線話題 | 关税战停90天
這篇報導屬於「 关税战停90天 」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