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今召开2025年法说会,董座张安平以法文「Raison d’être(存在的理由)」为题,向投资人描绘了未来的台泥生产据点,将不再是冰冷的工厂,而是具备AI自学、能吸碳储能的「文明级系统」;且为证明转型理想背后有强大获利支撑,法说会现场坐在张安平两侧的不再只是熟悉的台泥两岸水泥事业体高阶主管,而是掌管「欧非低碳水泥」与「欧洲充储能源」的两位外籍高阶主管。

张安平于法说会致词时,一开始先主动提到,今年台泥发生的意外比较多,「我们在管理上针对供应商和管理都有不到位的问题,造成投资者损失、营业的伤害,我个人向所有投资者道歉。」

面对转型成本与资本市场的关注,张安平定调:「保护地球是责任,回报投资人是本分」,强调利润不该被视为铜臭,而是支撑这场文明转型最必需的能量。

外界关切台泥转型与营运,台泥表示过去20年获利高度依赖「两岸水泥」这传统的「两只脚」,然而随著大陆产能过剩市场内卷,加上台湾本业受到房地产不景气影响,台泥今于法说会上展示土耳其、葡萄牙低碳水泥的高毛利表现,以及欧洲储能业务的营收跃升,显示张安平过去8年布局的「第三只脚(欧非水泥)」与「第四只脚(新能源)」,已在关键时刻补位,成为台泥在传统产业寒冬中,稳定集团营收与获利的关键防线。

台泥今法说会现场,坐在董座张安平两侧的不再是熟悉的台泥两岸水泥事业体高阶主管,而是掌管「欧非低碳水泥」与「欧洲充储能源」的两位外籍高阶主管。台泥提供
台泥今法说会现场,坐在董座张安平两侧的不再是熟悉的台泥两岸水泥事业体高阶主管,而是掌管「欧非低碳水泥」与「欧洲充储能源」的两位外籍高阶主管。台泥提供

张安平指出,「台泥已成功摆脱对单一区域市场的依赖,未来将持续以低碳为信任基础,以智慧创造价值,邀请投资人共同参与这场兼顾商业利益与文明发展的转型工程。」

张安平也提及,「全球7成的水泥,是在 1990 年以后生产的。换句话说,我们这一代,是让地球增加最多碳的一代。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成为最懂得反省的一代。」他指出,气候危机已不是远方的警钟,「而是我们每日的呼吸声。」

张安平进一步阐述他对台泥未来生产据点的深切期待:「未来的水泥,能否像生命一样呼吸?能否吸碳、储能?能否在智慧网路中自学、自修复?」张安平表示,台泥正透过AI 与人脑共创,让数据与自然对话。未来的台泥工厂将是城市的绿色细胞,不再只是消耗资源,而是能主动为环境「追回时间」。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台泥存在的理由:不只为了让世界更硬,而是为了让世界活得更久。

随著全球布局与营收结构改变,台泥今法说会现场简报半数以上采全英文呈现,导入AI 即时翻译服务,同时推出「TCC AI」 服务,协助法人投资人能快速获得整合性财务及永续相关资讯。这些细节体现了台泥从传产正在翻转,透过语言接轨与AI 赋能,希望迈向治理更透明、沟通无碍的「国际化企业」。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明年减税大利多!财部调升综所税免税额、扣除额估696万户受惠